中新网山西新闻9月9日电 在服务实体经济、践行普惠金融的壮阔征程中,山西侯马农商银行始终高擎党建引领的旗帜,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强大动力。该银行坚持从细微处着手,于平凡中创新,通过一系列有温度、有深度、有精度的务实举措,让普惠金融的阳光雨露滋养千家万户,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金融为民的初心与担当。
厅堂“一杯水”服务,细微处见真情,以贴心促营销
银行营业厅是服务客户的第一窗口,也是展示形象、营销产品的前沿阵地。侯马农商银行深刻认识到,良好的客户体验是赢得信任、拓展业务的基础。为此,大力推行“厅堂‘一杯水’服务”理念,将其作为党建引领优质服务、促进业务营销的重要抓手。
市民王先生走进营业厅,表示要取一笔快到期的定期存款,但神色中透着一丝焦虑。大堂经理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情绪,便将一杯温暖的清水递到了王大叔手中,让其在等候区稍等一会儿,这杯水缓解了客户的焦急情绪。大堂经理通过一杯水打开王大叔心扉,得知其养猪资金困境后,精准推荐“精微快贷”产品,现场演示手机操作,次日即发放贷款10万元。这杯水既化解了客户提前支取定存的损失,又解决了融资难题,更赢得了客户口碑,生动诠释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实践价值。
这不仅仅是一杯普通的水。它代表着一种主动、贴心、细致的服务态度。在这温馨的氛围中,党员和员工们得以更自然、更有效地开展营销工作。他们利用客户等待办理业务的时间,通过与客户拉家常式的沟通,细心了解客户的家庭情况、经营状况和潜在金融需求。“一杯水服务”实现了服务提质与业务营销的有机融合,让冰冷的金融交易充满了人文关怀的温度,有效提升了客户粘性和满意度。
深化“银社共建”,延伸服务触角,以宣讲促知悉
普惠金融的难点在于信息不对称和服务覆盖不足。侯马农商银行主动突破物理网点的限制,将金融服务嵌入基层社会治理网格,积极与街道社区、乡镇村委党组织开展“银社共建”活动,与共建单位定期共同策划开展“金融知识进社区(乡村)”系列宣讲活动。
党员业务骨干组成“普惠金融宣讲队”,深入社区活动中心、村头广场等场所,搭建起“移动的金融课堂”。宣讲内容紧密贴合居民生活实际:面向老年群体,重点普及防范养老金诈骗、识别非法集资等知识,守护好他们的“养老钱”;面向创业青年、小微业主,详细解读普惠信贷政策、申请条件和“精微快贷”的产品特点与优势;面向普通居民家庭,宣传存款保险制度、个人征信重要性。这种“送知识上门”的活动,不仅有效提升了社会公众的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更是将侯马农商银行的品牌形象、服务理念和特色产品直接传递到了最需要的群体中间,极大地拓展了普惠金融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主动“夜拓下乡”,精准对接需求,以服务促共赢
针对农户白日农忙、个体工商户白天经营晚间才有空闲的特点,侯马农商银行基层党支部大力弘扬“挎包精神”,组织党员先锋队和业务骨干,利用傍晚和周末休息时间,常态化开展“夜拓下乡”外拓营销服务活动,变“坐商”为“行商”,将金融服务送到客户身边。
夜幕下,乡间小路、城市街巷,常常闪现着忙碌的身影。在村庄,员工们走进农户家中,坐在炕头,详细了解春耕秋收、禽畜养殖、特色种植等方面的资金周转情况和来年计划。在商圈集市,逐一拜访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询问经营状况和融资难题,针对性介绍“精微快贷”等产品审批快速、灵活便捷的特点,并现场指导通过手机银行进行申请。“精微快贷”作为主打产品,因其“精准滴灌、微贷技术、快速审批”的特性,成为“夜拓”营销的重点。党员们用最朴实的语言,为客户算经济账、效率账,让客户真切感受到这款产品为解决其“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问题带来的实惠与便利。
侯马农商银行基层党支部通过“厅堂一杯水”的温度、“银社共建”的广度、“夜拓下乡”的深度,三措并举,精准发力,将党建工作的“红色引擎”作用充分体现在普惠金融的方方面面。展望未来,侯马农商银行将继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丰富“党建+”内涵,深化普惠金融服务模式创新,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优质的服务,深耕本土,惠企利民,奋力书写新时代地方金融机构助力乡村振兴、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绚丽篇章,让党旗在金融服务一线高高飘扬。(完)
(张恒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