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太原9月13日电 题:分秒不差!“礼炮故乡”揭秘阅兵背后的“零失误”科技
作者 杨杰英 高丽
九三阅兵式上,80响礼炮如雷霆般轰鸣,每一响都震撼人心。而这震撼世界的礼炮,正来自素有“礼炮故乡”之称的中国兵器一机集团山西北方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山西北方机械公司”)。近日,我们走进这家百年军工企业,对话礼炮研发与保障团队,揭开阅兵礼炮背后的高科技与硬实力。
“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大型阅兵使用的礼炮,均出自我们厂。”礼炮项目总负责人贺江鹏介绍,此次亮相的迎宾礼炮,在2019年国庆阅兵、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中担当重任,是名副其实的“国家礼仪担当”。
贺江鹏从技术整治方案制定到系统可靠性提升,全程牵头此次阅兵礼炮任务。“我们必须严上加严、细上加细,才能实现鸣放的绝对稳定。”
礼炮鸣放并非简单的声响输出,而是高度系统化的工程。80响礼炮需严格按时序鸣放,并与国旗护卫队的行进节奏精准配合。“他们是唯一没有音乐伴奏、只靠鼓点行进的队伍,这就要求我们的礼炮必须分秒不差。”贺江鹏说。
礼炮项目技术负责人裴卫栋介绍了礼炮的四大特点:外观宏大、操作简便、声音浑厚、环保零污染。而最核心的,是对可靠性和一致性的极致追求。
“我们采用28门一组的齐射模式,80响庆典中28门礼炮交替鸣放,必须保证声音一致,绝不能出现二次响声或节奏紊乱。”裴卫栋表示。在九三阅兵中,56门礼炮鸣放2240发,全程零失误。背后的保障,是从产品校验、静态检测,再到50公里和200公里牵引试验的全流程验证。“每一个环节都经过千锤百炼。”
礼炮鸣放控制系统的精度,是确保节奏准确的关键。礼炮鸣放控制系统设计师马志飞介绍,礼炮采取电击发鸣放方式,通过自主设计的控制系统实现自动鸣放、手动鸣放与填弹检测等多重保险。
“分秒不差”并非比喻,而是精确到毫秒的技术指标。
“每两响之间的间隔为3.7848秒,而我们的控制精度达到了10毫秒级,远高于人耳可分辨的100毫秒阈值。”马志飞告诉记者,即便系统存在极微小的时间偏差,人也根本听不出来。正是这种“超人类感知”的精度设计,确保了礼炮鸣放的整齐划一。
礼炮鸣放指挥控制系统总设计师、礼炮装备整修保障队队长屈彦东带领团队负责礼炮的后期整修与勤务保障。他坦言,今年的标准更为“加严”,每一次实弹鸣放后都要进行击针突出量调整、碎石清洁、涂油养护等精细操作。
“规定击针突出量范围是1毫米~1.5毫米,但我们主动加严到1.35毫米~1.5毫米,实际任务中全部控制在1.4毫米以上,误差仅有0.1毫米。”屈彦东说。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使得每一次合练都“弹无虚发、分秒不差”。
阅兵当天,他在控制车上默默数完80响,直到最后一响圆满结束,才放下心来。他说,“六个月的整修保障,等的就是这一刻。”
山西北方机械公司装备保障部副部长薛庚健指出,礼炮的高可靠性源于企业深厚的军工底蕴。“这款礼炮的技术源自我们面向全球的105系列产品。”如今,山西北方机械已将军工品质延伸至礼仪装备领域,包括礼炮、弹药车等系列产品。
在阅兵保障中,企业派出24小时不间断的技术团队,坚持“零故障、零隐患、零抛锚”的原则,确保万无一失。薛庚健说,“这就是军工品质的服务精神。”
展望未来,贺江鹏表示,团队已开始投身于智能化军事仪式装备的研发。“未来的礼炮将集成数字控制与智能监测系统,在保持仪式感的同时,进一步提升精准性与可靠性。”
从庆祝新中国成立的礼炮轰鸣,到建党百年,再到九三阅兵上的80响齐射,山西北方机械公司始终以军工标准铸造“国之礼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