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西新闻9月17日电 秋日的长治市上党区,项目建设热潮涌动。作为全区30个国庆献礼攻坚项目之一,乡村“千万工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凭借投资规模大、覆盖范围广、受益群众多的特点全速推进,成为上党区深入落实全市“重大项目建设年”活动部署、项目建设攻坚推进会精神,以及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和区两会工作要求的生动实践。
高标准建设:筑牢乡村振兴民生根基
“我们严格按标准施工,道路基层压实度、水泥铺设厚度都经过严格检测,确保工程质量过硬,经得起时间考验。”东掌村“千万工程”基础设施项目负责人宋志刚的话,道出了项目建设的高标准与严要求。对工程质量的执着,正是上党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
据了解,东掌村“千万工程”示范项目总投资约700万元,修复全村约1.5万米入户道路,实现硬化路“户户通”;苏店镇西申家庄村3万多平方米小区路面修复工程已完成90%,全民健身项目已开工建设,将于9月底全面竣工;振兴村地下供热供水、雨污分流管网铺设及道路修复工程已全部完工,净水设备房设备正加紧安装,即将投入使用。一系列项目压茬推进,彰显出上党区攻坚克难、大干快上的决心与力度,为乡村振兴筑牢坚实基底。
民生温度:让幸福指数看得见摸得着
“千万工程”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始终聚焦人民群众。“今年村里整改道路,一分钱没让老百姓出,真是实实在在的好事!”西申庄村村民李翠枝的感慨,道出了项目带来的获得感。如今,整改后的道路平整好走,村民满意度达100%。
在东掌村,村民王芳芳和舞友们的感受更为真切:“以前村里的广场坑坑洼洼,现在条件好了,晚上闲下来,大家都愿意出来聚聚、聊聊天、跳跳舞。”从出行不便到畅通无阻,从缺乏活动场所到拥有功能完善的小广场,“千万工程”正以点滴变化,持续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系统思维:兼顾“里子”与“面子” 打造宜居乡村
“我们坚持‘里子’和‘面子’一起抓。”东掌村党总支副书记毕向慧的介绍,展现出项目建设的系统思维,“地下,污水管网与雨污分流系统已投入使用;地上,要让村民出门见绿、散步有道、休闲有座。”
这种统筹兼顾的建设理念,是上党区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缩影。该区以“千万工程”为抓手,既注重提升基础设施硬件水平,更着力改善乡村软环境。下一步,东掌村还将依托广场开展更多文化活动,让乡村既有“环境美”,更有“生活美”。
赋能振兴:从“民生工程”到“发展引擎”
“千万工程”既是民生工程,更是推动乡村发展的引擎。近年来,上党区将其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完善基础设施补齐农村发展短板,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全区以项目建设“加速度”,提升乡村振兴“含金量”,以实干实绩落实全市“重大项目建设年”行动要求。
此次攻坚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覆盖西申家庄村、东掌村、振兴村,涵盖道路硬化、管网铺设、全民健身设施升级等多个领域。项目实施不仅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更为发展乡村旅游、特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奠定基础,推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高效转化。
如今,行走在东掌村、西申家庄村、振兴村等“千万工程”精品示范村,平坦大道通村达户,惠民工程润泽心田,村民脸上绽放着幸福笑容。这些可感可及的蝶变,是上党区乡村振兴最有说服力的答卷。上党区正以“千万工程”为笔,通过示范引领、以点带面,擘画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以优异成绩向国庆献礼。
(李玲 晓妍 璞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