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西新闻9月18日电 山西太原小店区坞城街道坞西社区周边有九一小学、山大附中、三十八中等中小学校,“小饭桌”数量多。为此,坞西社区党委织密“安全网”“文明网”“服务网”,让“小饭桌”从“零散托管点”变成家长放心的“托管服务驿站”。
联动市监部门建“安全网”
为切实筑牢校外“小饭桌”安全防线、保障学生用餐及人身安全,坞西社区党委联合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构建起“透明化监管+常态化排查”的立体化安全体系,以联动举措守牢安全底线。
一方面,推行“双公开”措施强化食品安全管控,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张贴“安全信息公示牌”,标注食材供应商、每日餐食留样情况,确保食材来源可追溯;同时要求经营场所落实“明厨亮灶”,实现厨房操作全程可视化,让食品安全置于“阳光监督”之下。
另一方面,社区组织相关工作人员每季度对“小饭桌”开展“安全大体检行动”,除核查食品采购、加工等环节合规性外,重点排查消防器材、电路老化等消防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当场要求责任人限期整改。通过这一系列举措,持续拧紧“小饭桌”安全“螺丝扣”,全方位织密织牢学生食品安全防护网。
协同辅导教师建“文明网”
坞西社区党委积极统筹区域资源,联合“小饭桌”辅导教师,开展“文明小课堂”主题活动,围绕公共秩序、邻里礼仪等主题,精心设计教育内容,通过讲故事、情景游戏等生动形式,潜移默化地传授礼貌用语、轻声慢行等文明规范。
“之前每到休息时间,孩子们总是追跑打闹、大声喧哗,不少居民投诉,说影响了正常生活。自从开设了‘文明小课堂’,孩子们说话都轻声细语的,懂礼貌会谦让。”小饭桌经营者陈大姐欣慰地表示。这一举措不仅有效化解了矛盾纠纷,更在社区内形成了文明和谐的育人氛围,获得了居民的一致好评。
发动党员志愿者建“服务网”
“小饭桌”曾因垃圾混投、袋口未扎紧导致汤汁撒漏、蚊虫滋生,居民颇有微词。社区党委组织辖区党员志愿者迅速组建“双服务队”破解此类难题,一队化身“餐厨垃圾督导员”,每日定时巡查,现场指导工作人员做到“垃圾单独装、袋口扎严实”,确保垃圾“日产日清,离地落箱”;另一队变身“实践辅导员”,带着孩子们开展清扫楼道、清理小广告等志愿服务。
坞西社区党委因地制宜,以“三张网”联动监管部门、经营者、学生,把“小饭桌”建成民生品牌。下一步,将联合学校推进“家、校、社”联动,推动“小饭桌”从“托管”升级为“育管结合”。(完)
(袁跃 王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