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西新闻9月29日电 (张国强) 埋深超过1500米的煤层气曾被视为“开发禁区”,如今这一技术壁垒正被突破。27日,2025煤与煤层气共采提质增效论坛在山西太原开幕。今年前8个月山西煤层气产量已达98.1亿立方米,约占全国同期产量的81.3%。论坛聚焦煤层气产量产值“双翻番”目标,从政策突破与技术攻关两端发力,旨在破解产业发展瓶颈。
“过去,埋深1500米以上的煤层气几乎难以开采,如今我们不仅攻克了技术难题,还实现了效益化开发。”中国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周立宏在论坛上分享了企业在深层煤层气高效开发方面的突破性进展。
这一突破的核心在于水平井钻井技术与精准压裂工艺的革命性升级。在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中石油煤层气公司实施的吉深6-7平01井,在埋深2000多米的煤层中钻探并获日产10.1万立方米的高产工业气流。
中国石油学会原专职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石油学会会士、成都理工大学页岩气现代产业学院特聘院长徐凤银在论坛主旨演讲中指出,深部煤层气开发的关键在于地质力学精准评价与工程技术适配性。其团队提出的“储层四维地质力学”研究框架,为识别深层“甜点区”(高产富集区)和优化压裂方案提供了理论支撑。
徐凤银强调,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深部煤层气资源潜力巨大,通过技术体系优化,未来有望实现万亿立方米级储量整体探明。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省自然资源总督察姚青林在发布报告时强调,政策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关键助推力。山西作为全国首个煤层气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省份,已构建覆盖全流程的制度体系。
近年来,山西率先以省政府规章形式出台《山西省煤层气勘查开采管理办法》,并配套“三级联办”一体化电子政务服务信息平台,将矿业权登记时间大幅压缩。同时,严格实施区块退出机制,“十四五”以来累计核减勘查区块7800平方千米,占区块总面积的25%,有效解决“圈而不探”问题。
论坛上,煤与煤层气共采全国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山西省太平洋煤层气研究院院长、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博导张遂安以“煤层气产量产值双翻番之策与略”为题,深入分析了实现目标的办法和举措。
张遂安认为,实现这一目标需依托深层开发技术普及与产业链协同。当前,山西已建成沁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两大产业化基地,6个10亿立方米级整装气田,为规模化开发奠定基础。
本次论坛由PECC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山西省自然资源厅、晋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华新燃气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旨在聚焦煤层气产量产值“双翻番”目标,集中破解制约产业增储上产的政策与技术瓶颈。作为已连续举办五届的专业平台,论坛汇集了200余位权威专家与企业代表,旨在将顶层战略转化为可落地的解决方案。五年来,这一平台已直接催生了“山西省太平洋煤层气研究院”的成立与“煤与煤层气共采全国重点实验室”的成功申报,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支撑。
从技术突破到政策保障,从单井试验到产业集群,山西煤层气产业正以深部开发为引擎,向“双翻番”目标加速迈进。随着勘探开发技术持续迭代,这片曾被视为“禁区”的地下空间,将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新阵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