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矿工镜头绘就“与祖国同行”光影画卷
2025年09月30日 13:48
来源:中新网山西

  中新网山西新闻9月30日电 光影颂祖国,礼赞新时代。近日,山西兰花科创玉溪煤矿“与光影共情与祖国同行”主题摄影展在矿区职工活动中心开展。200余幅作品均出自该矿在岗职工、离退休人员及职工家属之手,展览创新融入“山脊线”时间轴、场景化布置、互动式镜面打卡等设计,打破传统展陈边界,让基层视角下的矿山故事与家国情怀,成为解码时代发展的生动注脚。

宋岳廷摄

  一轴连古今:“山脊线”藏着矿山奋斗密码

  “玉溪·印记”展区内,一幅占据整面墙的巨型矿山实景图,以沿山势蜿蜒的“山脊线”串联起企业发展的“立体时间轴”。顺着这条线望去,矿山发展的关键节点一一浮现:2006年挂牌成立、2011年职工公寓楼封顶的合影留念、2012年首桶兰花炭升井的珍贵瞬间、2021年智能化综采工作面验收的技术突破、2023年获评国家一级标准化矿井的荣誉时刻……“那年我刚入职,看着这些画面,像重新走了一遍奋斗路。”老矿工指着2009年“与玉溪初相遇”的老照片,驻足良久。这条“山脊线”不仅是时间的刻度,更是矿山人扎根一线、逐梦前行的奋斗轨迹。

  一镜映初心:对比与互动里的精神共鸣

  “矿工·群像”展区的“强烈视觉对比”设计,成为展览最触动人心的亮点。一组“下井前后”的照片格外醒目:下井前,年轻矿工身着洁白工装,眼神明亮;同角度拍摄的下井后影像中,他们脸上、脖颈间满是煤尘,唯有眼白与牙齿透着亮色,工装已染成深黑。“井下换墨色,双手铸山西”“脸贴灰尘,心染光热”的主题文字旁,不少观展者驻足沉思。“以前只知矿工辛苦,如今才懂‘一身炭灰’背后是‘万千光亮’。”来自晋城某机关单位的观展者感慨道。

  展区中央的“互动式镜面设计”更具巧思:高2.5米的落地镜右侧,镌刻着“山西的煤燃烧自己,照亮全国”。当观众站在镜前,左侧是照片中矿工满是煤尘的笑脸,右侧是镜中自己的身影,文字串联起“观众—矿工”的情感对话。“这面镜子不是让大家看自己,而是让每个人都能与矿工产生精神联结。”策展负责人说。

  一物暖人心:沉浸式装置里的矿山温度

  如果说“矿工·群像”讲的是精神,“矿味·烟火”展区则用“沉浸式装置”把矿山生活的质朴温度搬进了展厅。不同于传统摄影展“单张照片单独上墙”的模式,这里每一组影像都搭配着真实的矿山实物:凹凸不平的铝制饭盒下,是食堂师傅凌晨5点为早班工人盛粥的照片;磨损严重的安全帽下,摆放着矿工工余下休闲娱乐的影像;老式矿灯接通电源,暖黄光晕里映出职工家庭围坐吃团圆饭的温馨画面。

宋岳廷摄

  “这些实物都是从职工家里和洗衣房的储存室征集来的,有的工装裤穿了近七年,完全就是一幅‘补丁拼图’。”展区讲解员介绍,“我们想让观众不仅‘看’到矿山生活,更能通过触摸‘老’物件,‘闻’到煤尘味、‘感’到生活暖意。”为让观展者从“旁观者”变“参与者”,展览还设“多点互动打卡区”:入口门头左侧的“与光影共情与祖国同行”拍照板,观众可透过镂空合影;“红色·足迹”展区的“我与国旗合个影”打卡点,配备国旗背景与拍照道具。“我们还准备了印有影展Logo的明信片,让大家能带走属于这场展览的记忆。”工作人员说。

  一展传薪火:基层镜头里的家国同心路

  从“山脊线”时间轴的企业变迁,到互动镜面的精神共鸣;从沉浸式装置的生活温度,到普通职工镜头里的家国情怀——这场摄影展以创意为笔、真实为墨,在方寸光影间勾勒出矿山人与祖国同行的图景,道出基层劳动者对时代的深情告白。

宋岳廷摄

  展览以“六大主题展区+特色创意设计”构建完整叙事:“祖国·颂歌”定格山河壮阔与晋城蝶变,展现国家发展;“玉溪·印记”再现企业发展历程;“矿工·群像”凸显奉献精神;“矿味·烟火”还原生活温度;“红色·足迹”聚焦红色基因传承;“矿苗·向阳”展望矿山未来。

  为筹备展览,玉溪煤矿历时两个月征集作品,从1000余幅投稿中精选200余幅,涵盖风光、纪实、人像等类别。“有职工拍的智能化掘进机作业场景,有家属拍的孩子在矿山公园嬉戏的画面,还有老矿工用旧相机记录的矿区初期建设——这些镜头或许不专业,但装着对矿山、对祖国最真挚的情感。”

  截至目前,展览已接待参观者2400余人次,后续还将上线VR线上展,让无法到现场的观众“云观展”。“我们不仅想展现玉溪煤矿的发展,更想以小见大,让更多人看到基层劳动者如何用双手创造价值,如何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工作人员说。(完)(宋岳廷)

【编辑:任曼曼】
中新图片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