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聚焦国家试点县建设 长治长子供电建成38个充电点位
2025年10月13日 15:58
来源:中新网山西

  中新网山西新闻10月13日电 秋日的长治市长子县鲍店镇西马村景区停车场内,崭新的充电桩整齐排列,自驾游客扫码后仅20分钟便完成车辆补能;宋村镇东郭村文化广场旁,村民李师傅刚给自家新能源车充好电,笑意盈盈地说:“以前充电得跑县城,现在家门口就能解决,多亏了供电公司把桩建到村里!”

  作为国家首批县域充换电基础设施补短板试点县,长子县已建成的38个充电点位,均由国网长子县供电公司主导推进建设,覆盖景区、村落、交通节点等关键区域,所有点位配备的充电桩规格一致,一张“城乡联动、智能高效”的充电网络正加速成型。

  政策锚定方向 供电主导规划落地

  2024年7月长子县跻身国家首批试点行列后,国网长子县供电公司迅速扛起主体责任,联合长子县农业投资公司组建专项工作组,构建“供电牵头+政企协同+三级联动”推进机制。供电公司牵头联合县能源、发改、交通等部门开展全域普查,结合人口密度、旅游资源、交通流量及农业生产布局等12项指标建立需求模型,最终确定“核心区高密度覆盖、乡镇级均衡布局、村落级精准补位”的建设蓝图,并明确所有充电点位统一配备相同规格的充电桩,确保城乡用户与农耕机械享受一致的补能服务,农业投资公司则协助做好用地协调与前期筹备工作。

  “试点建设不是简单铺点,而是要让设施深度融入县域发展肌理,尤其要契合农业县的产业特色。”国网长子县供电公司负责人介绍,针对县域南北区域功能差异,供电公司主导制定差异化布局方案:北部旅游片区因自驾游客集中、补能需求旺盛,供电公司加密充电桩布设密度,凭借统一规格充电桩的稳定性能,高效满足景区旅游场景下的快速补能需求;南部农业主产区则围绕农耕生产实际,供电公司在村委会、农机服务站精准选址设置充电点位,相同规格的充电桩可适配新能源农机、农用车等多元需求,切实解决农耕机械“补能难”问题。这种场景化布局思路,在供电公司的推动下,让标准化的充电设施从“孤立补给点”转变为助力农旅融合的“经济连接点”。

  技术赋能攻坚 供电破解建设难题

  充电桩下乡,电网是基础,技术是关键。面对农村场地分散、电网承载能力不足等难题,国网长子县供电公司创新“技术支撑+协同推进”双路径:一方面,供电公司发挥专业优势,对38个点位逐一开展电网承载评估,制定个性化电力保障方案;另一方面,联合长子县农业投资公司及乡镇政府建立“用地协调绿色通道”,借助多方力量高效解决点位选址难题,其中12个紧邻农机服务站的点位,均由供电公司主导完成电力接入规划,形成山西农业县域特色经验。

  技术升级同步发力。针对农村电网实际特点,国网长子县供电公司牵头实施10千伏线路升级改造12公里,安装智能负荷调节器38台,确保每个点位的充电桩都能稳定输出功率,为用户带来“一秒一公里”的极速补能体验,让标准化设备在农业生产与乡村旅游场景中均发挥最大效能。从设备选型到电力改造,供电公司全程把控技术标准,保障充电网络稳定运行。

  网格运维护航 供电延伸服务触角

  “充电设施既要建得好,更要管得好、用得好,尤其是要适配农业生产的时效需求。”国网长子县供电公司建立“全域覆盖+专业运维”服务体系,将所有充电设施纳入全域电力网格管理,组建15支“运维+服务”专业小分队。由于充电桩规格统一,供电公司提前对运维人员开展专项培训,确保人员快速掌握维修技巧、高效调配通用配件,严格实行“每日线上巡检、每周现场维护”制度,故障响应时间压缩至2小时内,全力保障农忙时节设施“零中断”。同时,供电公司主导开发智慧充电小程序,集成点位查询、预约充电、在线报修及农机专属预约通道等功能,用户使用率已达92%,其中农业生产相关使用占比达35%,长子县农业投资公司则协助做好用户推广与反馈收集工作。

  数据见证实效:38个充电点位投运以来,在国网长子县供电公司的全程保障下,凭借统一规格充电桩的稳定服务,累计服务车辆超2300辆次,其中新能源农机补能占比达18%;带动县域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6个百分点,乡村地区增速达12%,新能源农机保有量同比增长20%。在西马村,供电公司建设的充电桩投用后,景区自驾游客流量同比增长15%,生动印证了供电公司在推动充电设施赋能乡村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展望未来,国网长子县供电公司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发挥主体作用,联合长子县农业投资公司,严格依据相关要求,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支持,计划年内新增125个充电点位,继续沿用统一规格充电桩,重点向农业园区、农机合作社延伸布局。同时,聚焦充换电设施补短板核心任务,探索“充电+光伏+农机服务”“充电+电商+农产品物流”新模式,让供电公司打造的绿色能源服务网络,不仅照亮乡村振兴路,更成为激活农业县域发展的新动能。(完)(许少华)

【编辑:任曼曼】
中新图片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