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山西朔州“农业科技展览馆”:推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2025年10月14日 16:21
来源:中新网山西

  中新网山西新闻10月14日电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关键。山西农业大学生态农牧研究所朔州基地锚定农牧业科技创新主线,以“校地联合”为纽带,持续深化产学研用协同,通过“共建平台、共攻难题、共享成果”的创新模式,精准破解农业发展痛点堵点,推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为农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科技动力。

  在山西农业大学生态农牧研究所朔州基地,这里目前引进并培育玉米、豆类、牧草等500多个品种,正通过系统化的观测与科学评估,筛选出最适配本地气候与土壤条件的优质品种,为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动能。

  从试验田到丰收田,从杂粮杂豆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落地见效到54个玉米品种集中展示比拼,走进朔州红旗牧场的高标准生态农牧示范基地,一处处充满科技感的试验田宛如一座“农业科技展览馆”,为农户集中呈现新品种的优良特性与新技术的应用成效。

  种植户韩士周说,关键在于品种选择,在秋收季节以后就显现出品种的好赖,老百姓吸收点新的品种,抛弃一些陈旧的品种,看了以后深受启发,给种粮大户们进一步推广优质品种,逐步地革新技术,提高单产。

  种植户范耕蓉说,每年到了这个季节的时候就看一看新品种,这么多玉米新品种都在一个基地里,能够清楚看到哪个品种好,能够为下一年选好品种,多打粮。

  作为全省农业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山西农业大学生态农牧研究所朔州基地充分挖掘本土优势种子资源,通过优质品种试验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示范,筛选出一批适宜机械化种管收的高性能品种。同时,基地深度探索作物间套作新模式,持续拓展试验项目,培育壮大区域优特精原料基地,构建起“高校团队+本地平台+转化基地”的产业化示范推广体系,加速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助推当地农牧业提质增效的“新高地”。

  山西农业大学生态农牧研究所副书记靳建刚介绍,朔州红旗牧场作为核心示范田,一共500亩,一是为了玉米提单产,二是杂粮杂豆水肥一体化应用,一年两季,开展了试验示范,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益。杂粮、杂豆水肥一体化是以燕麦、荞麦、大豆、红豆、红小豆、绿豆为主。今年玉米长势非常好,初步估计有些品种亩产能达到2000多斤,这是很大的提升,能给当地起到引领作用。(完)

  (罗文平 张小菊 李子宣)

【编辑:郭飞颖】
中新图片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