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西新闻10月21日电 三晋大地秋雨连绵,晋中平原腹地的祁县贾令镇,正与持续阴雨展开一场关乎粮食安全的“秋收竞速战”。作为祁县核心粮食产区,该镇5.7万余亩玉米中已有5万亩归仓,剩余7000余亩待收玉米却因雨水陷入“泥洼塘”困境——农机陷车、霉变风险翻倍,一场守护农户收成的硬仗就此打响。
“连片玉米是咱的‘粮袋子’,也是全家的‘希望田’,这雨再下,一年辛苦就白费了!”贾令镇东阳羽村种粮大户张晋忠蹲在田埂上,攥着被雨水打湿的玉米穗,语气满是焦虑。彼时,镇域农田表层经雨水浸泡湿滑难行,传统农机“寸步难行”;待收玉米无遮挡受淋,含水量骤升,霉变风险较零散地块翻倍,不仅威胁农户收成,更牵动镇域粮食安全。
面对紧迫局面,贾令镇以“抢”字破局,锚定“收、运、烘”三大核心环节,用靶向施策打通秋粮归仓堵点,让“党员带头、精准施策、全域协同”的理念扎根田间。
抢收破局:铁机开道+党员领航,3天攻坚解民忧
“减损就是增产,减灾就是增粮!”接到山西省农业农村厅“抢收抢种保丰收”紧急通知后,贾令镇第一时间将“抢收秋粮、颗粒归仓”纳入粮食安全“底线任务”。镇党委政府双线发力,一方面对接上级协调3台沃得玉米收割机,破解传统农机“陷车”难题;另一方面组织党员干部实地摸排地块积水,为作业扫清障碍。
在此基础上,该镇明确“3天抢完待收粮”的目标,组建“党员+农机专班+农技小分队”的“1+1+1”抢收组合,抢抓晴好天气窗口推进收割。“往年雨天收这点粮得熬两天,今年有适配收割机,还有干部全程盯守,半天就收完了!”看着满车粮食,张晋忠难掩激动。
抢运保畅:快转快分+无缝衔接,守护每粒粮
抢运的核心在“快”更在“保”。15辆农用三轮车提前在“临时转运点”怠速待命,形成“机到车在”的衔接态势;玉米刚从收割机卸粮筒倾泻而出,党员与农户便迅速进入“撑袋-接粮-装车”流水线作业,确保粮食无落地、不沾泥。
农机专班同步跟车检测玉米水分,按标准分类转运,水分超25%的直送烘干基地,达标粮直运晒场储存,实现各环节零滞留。“雨天里,玉米多放10分钟就多一分霉变风险,镇里这套模式,就是给粮食‘抢生机’!”现场农户望着驶离的转运车队,语气铿锵。
抢烘固效:高塔连轴+全域晒秋,筑牢安全线
抢烘环节既要“守成果”,更要“保品质”。东阳羽粮食深加工厂彻夜亮灯,2名技术员轮班值守,按“45℃排湿、38℃定干”标准精准控温,24小时即可将高湿玉米烘至安全水分,日均处理量超150吨,为急晒玉米打通“绿色通道”。
与此同时,贾令镇13个行政村同步启动“全域晒秋”:党员干部率先腾出自家庭院,各村文化广场、村委会大院也改造为“集中晒粮点”,每个晒场均安排2名党员值守,定时翻晒、监测湿度,从源头杜绝返潮。庭院晒场与公共晒场联动,让金黄粮粒铺满乡村角落,成为晴日里守护粮食安全的“扎实底色”。
如今,祁县贾令镇7000余亩待收玉米已全部颗粒归仓,霉变损失仅1.2%。卖完烘干玉米的张晋忠专程到镇里道谢:“多亏了镇里把收成护得严严实实!”这场“秋收保卫战”,不仅是贾令镇“机械精准调度+党员分组包片+收运烘全链条衔接”模式的成功实践,更是山西省“上下联动保秋收、因地制宜解难题”要求的生动落地。
在三晋大地,这样的故事不止于祁县贾令镇。各地正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落实粮食安全部署,让农民的辛勤付出有了丰硕回报,也为山西秋粮丰收筑牢坚实根基。(完)
(郭坚 高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