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上党落子小戏《一元钱》无锡唱响潞城红色故事
2025年10月21日 17:47
来源:中新网山西

  中新网山西新闻10月21日电 10月的江南水乡无锡,秋意渐浓,艺术氛围愈发炽热。作为小戏小品领域的年度盛会,由中国戏剧家协会、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小戏大作无锡有戏”第十届“全国优秀小戏小品展演”于10月10日拉开帷幕。

  10月17日晚,无锡市人民大会堂内座无虚席,由山西省戏剧家协会选送、潞城红旗剧团创排的上党落子小戏《一元钱》在此精彩亮相,将太行山下的红色记忆与潞城文化魅力,娓娓道来,传递给了现场及关注这场展演的全国各地观众。潞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曹枫也与广大戏迷一同在场,见证这场跨越千里的文化对话。

  《一元钱》作为当晚第四个登场的节目,一开场便凭借极具太行抗日根据地特色的舞台布景,瞬间将观众带入那段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该剧以八路军总部北村旧址纪念馆收藏的“一元钱”为核心背景,聚焦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前方指挥部参谋长左权将军与战友们为抗击日本侵略者,展现出的奋勇杀敌、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以及官兵一致、上下一心的动人情谊。

  舞台上,潞城红旗剧团的演员们用上党落子特有的浑厚质朴唱腔,搭配生动细腻的表演,将故事里的情感张力拉满:从王科长、老四川、湖南妹、小太行等小人物围绕“一元钱喜酒钱怎么办”的生活化讨论,到得知左权参谋长牺牲后众人的悲痛与振作,每一个片段都饱含温度。演员们用唱腔唱出了革命战友的朴素情感与战斗友谊,唱出了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与远大理想,更唱出了八路军将士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

郑翀 摄

  “我本身就对历史题材、战争题材的作品很感兴趣,《一元钱》这部剧真的让我深受感染。”观众王清和在观演后动情地说,“它就像一把钥匙,带我‘重回历史’,也让我们这些活在当下的人明白,历史值得回顾,更需要铭记。”

  另一位常住无锡的潞城籍观众申津津则难掩惊喜:“我之前完全没想到,咱们的上党落子能走到无锡这个全国性的舞台上,特别震惊。刚才听演出的时候,只觉得‘真好’——那是熟悉的乡音,是专业的水准,这样的艺术值得被更多人看见,希望上党落子能被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人知道。”

  不仅观众反响热烈,业内人士也对《一元钱》给予高度评价。长治市戏剧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牛志忠全程关注演出,他坦言自己在台下几度落泪:“这是我们长治剧协第二次参加全国优秀小戏小品展演,这次的戏演得非常好。一方面是剧本扎实,故事感人;另一方面是音乐创作出彩,既精准把握了上党落子的风格,配器也很精妙,让剧目的艺术感染力更强。”

  能带着上党落子站上全国舞台,背后是潞城红旗剧团多年来对非遗的坚守与创新。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上党落子”的传承单位,剧团始终深耕这一剧种的传承与发展:传统剧目历经岁月沉淀仍经久不衰,新编剧目更是屡创佳绩——《大路通天》《唐宫悦》先后斩获山西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朱元璋斩婿》《拜师》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非遗展演中获评优秀剧目,《烽火太行花》成功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卖苗郎》等经典剧目还借着京长合作的东风,走进北京朝阳区的舞台……从潞城本土到太原,从北京再到江南,红旗剧团用一部部精品剧目,让“潞城故事”“潞城声音”传播得更广、更响亮。

郑翀 摄

  “能带着上党落子站上全国舞台,我们既紧张又自豪。”潞城区红旗剧团团长王志民说,剧团格外珍惜这次交流机会,“我们希望能和全国各地的同行切磋学习、博采众长,在守正创新中把上党落子传承好、发扬好。在我看来,上党落子不只是‘唱故事’,更是‘唱文化’‘唱精神’,它讲的是潞城的故事,传播的是潞城的声音。未来,我们会继续用好这个载体,让更多人知道潞城、了解潞城、走进潞城。”一级演员、一级导演王鹏也对剧团寄予厚望:“这次展演把山西长治的上党落子推向全国观众,意义重大,能让更多人感受到上党落子的魅力。希望红旗剧团能一直保持优良传统,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自己、壮大自己,让‘红旗’越飘越高,让落子艺术越走越远。”

  《一元钱》的成功,不仅是剧团的努力,更离不开潞城深厚的文化底蕴支撑。潞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郑旭斌表示:“《一元钱》在全国性舞台上的亮相,是潞城文化、潞城形象、潞城精神的一次成功展示。这背后有两个关键:一是潞城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曾驻扎在这里,领导和指挥华北抗战,为创作提供了鲜活素材;二是潞城孕育了上党落子这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培养了红旗剧团这个重要的文化宣传阵地。下一步,我们会继续深入挖掘潞城的文化资源,打造更多精品力作,讲好潞城故事、传播好潞城声音,把潞城的文化、山水和各类资源,更好地展示给全国。”

  而这部作品的打磨,更离不开主创团队对艺术的精益求精与对社会责任的坚守。“小戏虽‘小’,却能反映方方面面,捕捉以小见大的瞬间。”《一元钱》主创、山西省晋剧院原业务副院长肖桂叶认为,小戏与大戏是不同的艺术欣赏维度,“我觉得小戏创作应该成为常态项目,作为文艺创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革命传统传承下去。未来一定‘芝麻开花节节高’,好戏还在后面,希望我们能一起努力。”另一位主创、山西文化旅游职业大学戏剧研究所二级作曲王瑛则强调“小戏并不小”:“小戏往往是大作的雏形,甚至承载着大作的精神内核,它更能集中体现创作精神、时代特征和生活本质。作为创作者,我希望能继续与长治潞城红旗剧团深化合作,助力上党落子这种稀有剧种在新时代找到‘破茧’之路,最终实现‘以文化人’的目标。”

  据悉,全国优秀小戏小品展演的前身,是1994年创办的“中国曹禺戏剧奖·小品小戏奖”;2005年,该奖项更名为“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并同步举办首届“全国优秀小戏小品展演”。历经十届发展,这一平台已诞生大量反映时代主题、捕捉时代脉搏、讴歌美好生活的优秀作品,成为推动小戏小品艺术发展的重要力量。

  此次《一元钱》的参演,不仅为第十届全国优秀小戏小品展演注入了来自太行山区潞城的红色力量,是潞城文化自信的彰显,更让上党落子这一非遗瑰宝,在新时代的文化交流浪潮中绽放出了更加耀眼的光彩。(完)(郑翀 李晨茜)

【编辑:任曼曼】
中新图片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