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党旗映红秋收路——山西交城干群同心保颗粒归仓一线纪实
2025年10月24日 15:31
来源:中新网山西

  中新网山西新闻10月24日电 秋雨滂沱,给丰收在望的交城大地带来严峻考验;党旗飘扬,在风雨一线筑起最温暖的底色。面对持续强降雨导致的农田积水和秋收困局,山西省交城县广大党员干部闻令而动,与群众并肩作战,打响了一场确保“颗粒归仓”的保卫战。

  考验面前,一声令下,全县响应。交城县委、县政府坚决贯彻落实省、市工作部署,第一时间发出“双抢一保”紧急动员,县、乡、村三级迅速响应,党员干部闻令而动,在泥泞中筑起一道道坚实的“红色堤坝”,展开了一场确保“颗粒归仓”的暖心接力。

  党建引领筑起“红色堡垒”

  “雨情就是命令,防汛就是责任。”连续强降雨导致全县四个乡镇出现不同程度田间积水和作物倒伏,秋收工作和群众安全面临双重压力。交城县委书记刘旋第一时间对防汛减灾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县委副书记、县长刘大鹏深入一线进行调研,全面排查农田、道路、堤坝等受灾情况,安排部署灾后设施重建和受灾群众安置等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各乡镇党委迅速吹响“集结号”,全县驻村工作队就地转化为“抢收突击队”,让党旗在防汛抢收一线高高飘扬。

  在庞泉沟镇上长斜村,交城县应急管理局驻村工作队主动对接镇党委、政府和农业、气象、电力等部门,争取政策、资金、技术、设备支持,第一时间协调抢修村内电路,调送爱心物资和社会救助进村。在3天时间内,他们协调20余名专业人员及相关机械设备,成功抢修石沙庄组进地桥1座,保障康家会区域300多亩秋粮运输;抢修上长斜村进村桥1座,恢复村民进出村通行。

  同样,在夏家营镇大辛村,由于地势低洼,雨水汇集,部分玉米、油葵被淹。大辛村迅速启动农田排水应急预案,组织镇村干部、党员志愿者30余人,携带铁锹、水泵等工具,清理堵塞沟渠、开挖临时排水通道。“针对严峻汛情,我村‘两委’始终坚持党建引领,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带领党员、村民代表和志愿者奋战排涝一线。”夏家营镇大辛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王俊强介绍道,他们在一、二支总退渠、白石南河及主要排水渠道部署7台大口径泵,每小时可排涝600立方米,打响了一场抢收抢种保收成的保卫战。

  群众的忧心事,就是党员干部的心头事。在野则河村,县农商银行驻村工作队帮助村民抢收玉米、红薯;在会立村,县新华书店驻村工作队利用村委会大院为群众铺晒玉米……一桩桩、一件件暖心实事,汇聚成风雨中一抹最温暖的底色。

  “没想到村里来了抢收应急服务队,帮助我们收割玉米,不到一会儿就都收上来了,太感谢了。”看着自家地里的一排排玉米顺利收割,西营镇石侯村村民温学兰很是高兴。

  党旗所指,行动所向。从清理堵塞沟渠到开挖临时水道,从转移受灾群众到修缮坍塌设施,党员先锋与群众并肩作战,在风雨中筑起了一座座冲不垮的“红色堡垒”。

  科技赋能打出减灾“组合拳”

  抢收刻不容缓,更需科技精准发力。面对田间积水、机械难进的困境,科学调度与精准施策成为抢收减损的关键。

  交城县农业农村局及时召开‘双抢一保’工作会,联合交城县气象局开展实地调查、科学评估,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迅速行动,精准摸排受灾底数,及时发布全县履带式收割机分布名录和粮食烘干中心信息,帮助农户就近联系调度机具,提升抢收效率。在西营镇石侯村的积水泥田里,伴随着机器轰鸣,一排排倒伏的玉米被履带式收割机整齐收割、精准脱粒、迅速装车,运往烘干点。

  烘干环节的技术保障同样关键。交城县振乾农牧专业合作社为加快粮食抢收,采购了3台履带式收割机,帮助村民抢收秋粮,并运送到烘干塔进行烘干。“烘干完以后,提供给附近的养殖户,或者是饲料加工厂,可以减少损失,增加一些收益。”交城县振乾农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贾振乾告诉记者。目前,西营镇秋收进度已达65%,剩余近11000亩预计在15天内全部完成。

  科技赋能不仅体现在农机调度上,更贯穿于抢收全过程。在庞泉沟镇龙江寨村,县邮储银行驻村工作队邀请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指导农户根据作物状况和天气趋势,科学制定收割顺序和路线、确定收割时机和方式,推广秸秆还田、低损收割等技术,最大限度降低损失率。

  交城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卞海峰表示,“下一步,交城县将继续坚持‘排涝、抢收、减损’并举,全面铺开秋粮抢收工作,尽最大努力确保秋粮颗粒归仓。同时,抓紧推进冬小麦播种工作,通过选用早熟品种、推广免耕播种技术等措施,力求秋种不误农时。”

  从科学调度农机到全链条一体化作业,从田间技术指导到资源循环利用,每一步都凝聚着科技的力量与为民服务的温度。在这场与天时赛跑的抢收“战役”中,不仅有效降低了连阴雨天气带来的灾害损失,更展现出科技赋能农业现代化的坚实步伐,为粮食安全筑牢了坚实基础。

  排查隐患筑牢“安全防线”

  风雨之中,人民生命安全重于泰山。交城县在组织抢收的同时,迅速织密地质灾害与住房安全排查网络,筑牢防灾减灾的坚固屏障。

  “要加强统筹调度,加快抢修中断的桥梁、道路、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对隐患点居住人员要做到应撤早撤、应撤尽撤,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按照县委副书记、县长刘大鹏在调研时提出的要求,各乡镇驻村工作队联合镇村干部、网格员组成“排查小分队”,聚焦农田水利、道路交通、老旧房屋等重点区域,开展“拉网式”排查。他们对独居老人、留守儿童家庭逐户检查墙体开裂、屋顶渗漏等问题,建立隐患台账,确保不留死角。

  县应急管理局驻水峪贯镇西坡村工作队逐门逐户排查隐患;县交警大队驻东坡底乡鱼儿村工作队协同村“两委”统计住房安全和地质灾害隐患;县住建局驻西营镇石侯村工作队、县融媒体中心驻西汾阳村工作队细致检查村民家中墙体、屋顶等关键部位……

  在排查中,各工作队还对发现的坍塌围墙、受损道路、危桥险段,第一时间协调机械与人力进行修复。截至目前,已帮助转移行动不便群众70余名,排查处置地质灾害隐患点43处,修缮受损道路桥梁17处,切实守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处处险情的排除,一条条道路的畅通,为抢收抢种创造了安全有序的环境,也为群众吃下了“定心丸”。

  一面面鲜红的党旗,飘扬在交城秋收的最前线;一个个奋战的身影,凝聚起干群同心的磅礴力量。如今风雨退去,曾经浸水的庄稼已颗粒归仓。那抹动人的“党旗红”,不仅驱散了连绵秋雨的阴霾,更照亮了千家万户仓廪实的希望。这片土地所铭记的,是风雨的考验,更是风雨中并肩同行的干群深情。(完)

  (范英哲)

【编辑:郭飞颖】
中新图片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