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五台山传统手工木艺借文旅融合焕新生
2025年11月03日 17:35
来源:中新网山西

  中新网山西新闻11月3日电(范丽芳 王丹)阵阵旋床声从一座静谧的农院中传出。在五台山台怀镇东庄村,传统手工木碗手艺人张斌正脚踏旧式旋床的踏板,带动一块白桦木料飞速旋转,他手中的刻刀精准切削,木屑纷飞间,一只精巧的木碗已初具雏形。

  “这是青海客人订的木碗,做完这个订单能收入两千元。”张斌从事这门手艺已十三年。他告诉记者,他的木碗被批量销往西藏、青海、内蒙古等地区。

马晓琴 摄

  如今,深入体验地域文化、购买承载故事的工艺品,正成为许多游客的选择。这股“文化游”热潮,为五台山传统手工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做一个木碗要经过选材、去皮、挖胚、阴干、旋刻、雕磨等十二道工序,很费工夫。”张斌计划购买一个机床做粗旋,“能省不少力”。

  与张斌坚守的家庭作坊模式不同,在石咀镇红庵村,韩林义则通过适度机械化,开辟了另一条发展路径。他的木雕厂里,手工机床嗡嗡作响。他在机床后稳稳操控,几分钟便能完成一只木碗的粗胚。

  “现在一共有六台机床。这些手工机床在提高效率的同时,降低了木料损耗,结合人工修整,产品反而更精细。”韩林义从岳父手中接班已三十多年。约十几年前,他敏锐察觉到市场在扩大,要求也在提高,于是购入第一台老式手控机床。

王政钦 摄

  机械化解放了部分劳动力,让韩林义能将更多精力投入产品创新。他陆续开发出笔筒、烟灰缸、茶具、酒具等既实用又具观赏性的木制品。这些创新产品广受市场欢迎,其木艺品曾于2016年在北京世界遗产展览馆参展。2022年,韩林义因其在传承与创新方面的贡献,被纳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才库。

  从充满田野闲趣的树莓采摘到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从体验丰富的各类民宿到活力焕发的旅游市场,承载着五台山文化传承的木制手工艺品,也在这股热潮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完)

【编辑:任曼曼】
中新图片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