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西新闻9月7日电 坚持把“传统村落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尊重历史风貌,保护生态环境,挖掘村庄灵魂,传承乡土文化,打造一批具有浓郁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的美丽乡村,是山西河曲县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在传承保护古村落的同时,河曲县还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向经营成果转化,通过“收、修、保、用”四步让古村韵味更足,逐步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古村落保护与开发之路。
金秋九月,秋高气爽。走进楼子营镇罗圈堡村,呼吸着新鲜空气、欣赏着秀美风光,一幅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映入眼帘。
罗圈堡是明代九边重镇太原镇所辖重要边堡之一。明末清初,罗圈堡的军事色彩逐渐减弱,到现在已完全演变为一个古村落。至今,在罗圈堡城东南角还遗存有一座龙王庙、一座真武庙。
沿着村巷,笔者来到村民赵玉兰家中,院子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蔬菜,老人正在打扫庭院,采摘刚熟了的蔬菜,庭院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赵大娘告诉笔者:“我来罗圈堡50多年了,什么也都挺好。现在村里就剩下我们这些老年人了,年轻人都去了外面。听说是古村落开发呀,我们最欢迎了。我们岁数也大了,心想这还能不能等到开发好的那时候。人们说那等上呀,那提倡上就快了。这两年城墙也是让保护了,不敢再破坏。那几年不保护,现在专门有看护城墙的,说不敢再破坏了,现在总的感觉挺好。”
在古村落建设中,罗圈堡村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不断提高文化品位,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古村落修复、文物保护相结合,力争把古村打造成集民俗、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古今生态园,昔日古朴的村庄正在逐步焕发生机。
而在巡镇镇五花城堡村,同样满眼都是青山绿水,怡人风景。
五花城堡村位于河曲县东南二十里,踞河而筑,东依青山,西傍黄河,属明朝在河曲境内修筑的“九堡”之一,是重要的军事防御据点。相对保留完整的烽火台、堡墙、边墙至今仍在向后人不断展示着古堡当年的智慧与风采。古民居大都是明清小木作结构的四合院,是晋北民居的典型代表。其门额题匾文化内涵丰富,较好地反应了当地的村风民俗,其木雕、砖雕工艺精湛别致,反映了先人“耕读传家”、“读书继世”、“谦卑做人”的文化情怀。
在古村落改造中,该村不断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力度,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古村落保护相结合,并依托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发展乡村旅游,有力促进乡村振兴。“我们把古堡重新修建起来,搞成咱们河曲旅游的地方。现在第一次通过古村落改造,建设部给拨了300万元,先把主轴街道打造一下,还有许多古院落急需要进行保护。它里边的雕梁壁画和大门的建筑构造,现在很少有这种了。再就是古城墙的修复,修复了以后,就可以在晋陕蒙搞一个旅游的古村落。通过县文物局、省住建厅和乡镇,还有村委会一致想努力打造,全体村民也很配合这个项目。”五花城堡村主任邬满军说道。
同样是已经开始改造的古村落,旧县古村落却有别样风格。旧县古村落依山而建,隐于青山翠绿之中。步入其间,村内巷道纵横交错,石板道古朴平整,大宅小院曲径相通,村前涧河水清澈见底,村外群山环抱连绵。成片的古屋在青山绿水的陪衬下,显得别具风貌。村内民居大多青砖灰瓦,飞檐斗拱,木质构架,雕梁画栋,气势恢宏,巷道纵横,深若迷宫。旧县村的历史、文化、建筑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缩写了耕读传家的文明史实。
对于古村落的改造,旧县镇镇长李春说道:“自2012年旧县村被确定为全国首批传统古村落以来,群众对古建筑、古村落的保护意识逐渐增强。2018年由政府投资对城内的关帝庙、文昌阁和部分古城墙进行了补修。2020年整村提升对村内的街巷重新进行了硬化,铺设了两条柏油马路,路旁新建了城墙造型的挡墙3000余米,并初步拟对七处基础条件好的民居进行维修,同时借助闻名晋陕蒙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海潮禅寺,为下一步乡村振兴发展文旅产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旧县村铆足干劲,多措并举、因地制宜,积极推进古村落保护利用,建设生态观光型和文化传承性美丽乡村,带动百姓增收,助力乡村振兴。2020年按照省市要求,开展了中国传统村落挂牌保护,让昔日悠悠古村落即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传统村落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传统农耕文化的根脉,更是守望乡愁的精神家园。一直以来,河曲县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严格制定规划,严禁传统村落拆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古遗迹、古建筑、古院落,宣传和传承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传统村落的历史本底,着力保护和打造自然生态旅游资源,让传统村落更加山青水秀,更加生态宜居。
近年来,河曲县把古村落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全面发掘、保护和发展古村落遗产,共同守护“乡愁守望地”,着力培育“有机生命体”,不断创新“发展源动力”,把古村落打造成全县乡村振兴的靓丽名片,让全县古村落再次焕发迷人风采。(谢雨村 李忠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