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阳城老酵馍,“白”来山西走一遭
2023年02月20日 21:57
来源:中新网山西

  中新网山西新闻2月20日电 馒头,也叫馍馍,是在中国北方人餐桌上常见的一种主食。就像酒呀、醋呀,是粮食坏了、发酵了,被先人偶然发现一样,山西阳城老酵馍(麦芽枣糕)的发现,也很有意思。

  北方麦收季节,农夫们最怕的,就是连阴雨。麦子淋雨,发芽,麦子就毁了,一年全家的口粮就没了。即便是对付着吃,发芽后的麦子面粉蒸馍,看着黑丑,吃着苦涩,难以下咽。

  阳城润城——山西南边,历山脚下的一个古老的村落里,千年前的某年某月,这里有人,经过不知道多少次的尝试,蒸出了一锅特别香甜的馒头——用让人嫌的发芽的麦子面粉,经过特殊发酵,蒸出了比好面粉更好吃的馒头。

  这,就是山西阳城老酵馍(麦芽枣糕)的雏形。

  其后,阳城老酵馍做法代代相传,工艺不断完善,不断改进。

  独特的家传老酵,精选的优质食材,终于成就了今天的“馍界天花板”——山西阳城老酵馍(麦芽枣糕)。

  说起家传的老酵馍,山西阳城老酵馍传承人刘艳峰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她说,老酵馍吃着疏松,细嚼有麦芽香味。发过芽的小麦面蒸馍没有那么白,润城人常说的“圪蒙蒙的”,指枣糕表面成哑光质感。“没有平常馍馍光滑好看,但好吃”。

  “好东西要贡献给大家”3年前,刘艳峰还是一个按时上下班的在职人员。不甘平庸的她,为了传承、发扬光大家传老酵馍工艺,毅然放弃安逸的职场生活,下海办起了食品公司。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位老人的支持。刘小粉老人,刘艳峰的母亲。老人家已经70多岁了,但依然心灵手巧,她最擅长的是做花糕,每到年节或邻居们办喜事,都离不开她帮大家做的各种各样的枣糕。从小耳濡目染,不知不觉,刘艳峰就喜欢上了花糕,喜欢上了麦芽枣糕。

  刘艳峰说:“记得我小时候,姥姥最爱做面食。到了腊月,从初几一直二十几做糕。每年过年的时候要做枣排糕‘献老爷’,意思是一年比一年过得更好,一年比一年过得更高。还做十二属相,看着那些造型各异的动物,我非常喜欢,但又不知其含义,就是莫名的喜欢。近年来,我就着手把妈妈和姥姥的手艺传承下去,从零开始,一步一步地学。”

  刘艳峰说:“小时候不懂大人们,为什么对一个枣糕花费那么多心思。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长,现在我越来越理解老一辈人对枣糕的那份执念,那是千年文化传承的真实再现,那是我们阳城文化的一部分,那是姥姥家的味道。今天,我把这份责任扛在肩上,这是我的责任与义务,我十分荣幸。作为阳城人,我一定会将麦芽枣糕发扬光大,回馈社会。”

  在阳城润城,逢年过节,探亲访友,祭祀祖先,馍是必不可少的,馍早已经深入当地人的文化基因。刘家的老酵馍(麦芽枣糕)在当地独树一帜,每年年节,总能销售一空,如果不是预定,过年肯定吃不上刘家的老酵馍。随着当地文旅产业发展,刘家的老酵馍(麦芽枣糕),已经成山西阳城最具特色的旅游产品之一。

  沁河文化学者谭兴祥是土生土长的山西阳城润城人,他对老酵馍很有感情。他说:“枣糕分为四个类型,一是枣糕,二是可以做成年糕,一层一层的糕,预示步步高升,三是做成东乡人说的‘蒸饼’,也叫石榴糕,四是每年到了阴历六月六,专门做成圪嘴的形状。”

  “麦芽枣糕作为一种文化,制作工艺十分复杂,主要的环节有三个。第一个就是选麦,必须选颗粒饱满的、成色好的、品种好的小麦来制作。第二个就是发芽,怎么样发芽呢?小麦浸泡一个对时之后,捞出来用被子把它盖住或者让它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发芽,发到什么时候最好呢?东乡人说就是‘跌圪嘴’,用比较科学的话说就是,1至2毫米。第三个是把它晾干之后,推成小面,做馍馍的关键在于‘酵’,有什么样的种子就有什么样的馍馍,有什么样的酵就有什么样的好馍馍。好酵才能做出好馍馍。怎样做酵呢?用传统工艺,需要麦麸和其它来做酵,把它做成稀酵来进行和面制作,这样做出的馍馍才能又香又白又甜。”

  刘家老酵馍制作流程复杂严谨,常规的制作流程就多达十几个。在刘艳峰的盛艳枣糕公司,这样的工序被分解成了,泡麦、催芽、晾干、磨面前压麸、磨面、存面、做酵、接酵、和大面、派剂、揉剂、捏制成型、盒饭、装笼、蒸熟、摘装、亮透、保存等18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有专人负责监督检验。

  刘艳峰说,刘家老酵馍的独门秘籍,就是家传老酵。老酵的制作由70多岁的母亲一手操持,确保刘家老酵馍的质量。成型的老酵馍转移到了蒸箱,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酵母、麦芽糖、淀粉充分进行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大约1个小时过后,蒸箱里飘出了淡淡的麦芽香味,热腾腾的麦芽枣糕新鲜出炉了。如云如雾的蒸汽逐渐散去了,满院飘散着淡淡的麦芽香味。(完)

  (天涯牧马)

【编辑:郭飞颖】
热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