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山西天镇慈云寺的千年文化脉络
2023年09月22日 18:41
来源:中新网山西

  中新网山西新闻9月22日电 雄踞天镇古城的“关北巨刹”慈云寺,几经风雨,几经战火,以轩昂气势,严谨布局,精湛工艺,深厚积淀,步入奋发的新时代,涅槃于世人面前。

  慈云寺始建于唐,原名法华寺,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国保”。千年来寺庙香客络绎不绝,无数风流人物的不期而至,留下了众多趣闻雅事。

  慈云寺总体布局为三进院落,有四重大殿,分别排列在中轴线上,依次为金刚殿、天王殿、释加殿、毗卢殿,两侧配有观音殿、地藏殿等。整个建筑群高低错落,规整对称。四大殿顶部的屋脊,全是精致的砖雕和琉璃浮雕,两侧装饰有花样繁多、争奇斗妍的花卉图案和色彩绚丽、造型奇特的五色龙。顶部立有众多人物和各种走兽的彩色雕塑,形象逼真,生气勃勃,阳光普照下,金光四射,熠熠生辉,是明代彩塑的精品。

  毗卢殿内设有一组藏经阁,所藏的经书大有来头。相传清朝乾隆年间,有乐天、妙明两位和尚,出家来到慈云寺,两名和尚见毗卢殿内藏经阁构造精巧,但是三百年来空无所有,便多次向朝廷请求颁发经书。乾隆三十二年,“三藏经”8800余册获准被请到了慈云寺。自此,慈云寺名声大振,香火愈盛,为了保护珍贵文物,这套乾隆刻本的经藏已被移放到大同下华严寺内。

  天镇县地处北纬40度,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在这里碰撞、融合、升华。穹庐顶的钟鼓楼身上得以充分体现这一点,建筑造型结构当属于元代,明宣德七年进行了大规模重修,整个结构有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是山西省现存元、明两代钟鼓楼中仅有的一例。其形式为八角攒尖和圆锥形顶的结合体,建筑分为上下两层,周围设有檐柱八根,上层敞亮四周设有围栏,两楼檐下皆置斗拱,均为五踩。

  钟楼上悬挂一口八百多斤重的铁钟,铸于明宣德七年,钟体分八面,分别铸有“佛”字、梵文、八卦图、布施名录。圆形尖顶的建筑特征和制作手法在国内古代钟鼓楼中极为罕见。

  后院毗卢殿还有一段事关国仇家恨的故事,日寇侵略天镇时,派出飞机对县城低空巡回轰炸,民房商铺毁于一旦,无辜百姓死伤无数。在毗卢殿屋顶上日寇飞机投下了一颗炸弹,但神奇的是,这枚炸弹并没有爆炸,而是从屋顶钻入穿后墙而出。

  2019年慈云寺附近一建筑工地挖出了这枚炸弹,于当年7月27日在唐八里村南大沟进行销毁。

  现在,为了让慈云寺以更好面貌迎接游客,天镇县委县政府正在实施慈云寺周边学府街开发项目,工人日夜赶工,机器轰轰作响。待项目完工后,慈云寺的文化脉络将被延续,一个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融合的靓丽“金名片”,将闪耀在三晋大地上,向世人讲述着文化自信的新时代故事。(完)

  (赵艳宏 周坤)

【编辑:郭飞颖】
热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