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无标题文档
无标题文档

【网络媒体革命老区行】吕梁精神:“铁肩膀”挑“硬担子”接续“百年”奋斗

【网络媒体革命老区行】吕梁精神:“铁肩膀”挑“硬担子”接续“百年”奋斗

2021年06月07日 15:45 -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吕梁精神”。 武俊杰 摄

  中新网吕梁6月7日电 题:吕梁精神:“铁肩膀”挑“硬担子”接续“百年”奋斗

  作者 高瑞峰

  吕梁山脉,纵贯南北800余里,千沟万壑、峰峦叠嶂。革命战争年代,这片沟壑纵横、山峦起伏的黄土地,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吕梁精神”。

  革命战争年代,这里是红军东征的主战场,是晋绥边区首府和革命圣地延安的东部屏障。一部《吕梁英雄传》,是吕梁革命史的真实写照,亦是对“吕梁精神”的生动诠释。

  从革命战争年代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一代代英雄儿女在黄土沟壑间战天斗地,接续图强。“在这里读懂初心使命——网络媒体革命老区行”网络主题活动中,40余名媒体代表踏访这里,感知这片“吕梁精神”浸润的红色热土。

一代代英雄儿女在黄土沟壑间战天斗地,“铁肩膀”挑“硬担子”,接续图强。 韦亮 摄

  黄土沟壑间战天斗地挺起“天地之脊骨”

  《文物掌故集》载:“吕梁山,即谷积山,亦书为骨脊山,吕,骨脊也。”吕梁,吕梁山脉纵贯全境,因山而名。其境内山区半山区面积占比逾九成,坡陡沟深、干旱少雨,水土流失严重。

  恶劣的自然生态环境,压不弯倔强的脊梁。山西第一支工农武装、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均诞生于此。1936年初,红军东征,主战于吕梁,播撒革命火种;1937年八路军第120师主力挥师晋西北,创建晋绥边区。

吕梁兴县蔡家崖,贺龙当年栽种的六棵柳树随风轻轻摇曳,见证着这片红色热土。 五惠琳 摄

  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时期吕梁地区伤亡人数达9.8万余人,占晋绥边区伤亡总数的近40%,吕梁人口由40万减少到25万。为革命圣地延安竖起一道敌人难以逾越的屏障。

  吕梁汾阳贾家庄,70多年前,这里遍布盐碱滩,村民靠“甜苣、柳芽、芦苇草”果腹。“讨吃要饭的多,卖儿卖女的多,打光棍的多”“有女不嫁贾家庄,嫁到贾家庄受恓惶”,曾是其贫苦境况的真实写照。

  1949年以来,贾家庄村几代人接力改水治碱谋发展,将盐碱滩建设成“村集体固定资产达10.2亿元”的“明星村”。曾担任贾家庄村党委书记43年的邢利民说,“一条路持之以恒,一攻到底。”

  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一代代英雄儿女艰苦奋斗谱写着不屈的历史长歌。

阳光变“存折”,吕梁发展光伏产业助民增收。 武俊杰 摄

  一代代英雄儿女“铁肩膀”挑“硬担子”

  “奋斗,蜕变”的故事在沟壑纵横的吕梁山延续,这一方水土养育出吕梁儿女坚毅果敢、无畏牺牲的性格特质。

  “怕死不当共产党”从容走向铡刀的刘胡兰,“捐资35000块银圆、捐粮两万多公斤”几近献出全部家产的牛友兰,“临刑时八寸长钉钉在身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张叔平……英雄儿女傲骨天地间。

  吕梁兴县蔡家崖,这个普通的晋西北小山村,曾是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晋绥边区政府所在地,时人誉称“小延安”。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讲解员崔迪介绍,“据不完全统计,1940年至1945年,晋绥边区人民缴纳公粮1686.35万公斤。其中,吕梁各地缴纳公粮达675万公斤。”

  无声的数字,诠释着家国情怀。

  贺龙曾说,“晋绥这个地方小而穷,负担重,尽管我们自己的生活很艰苦,但仍然从财力上对延安随时进行大力支援”“为了解决延安的财政困难,宁肯牺牲晋西北。”

  吕梁儿女勒紧裤腰带,将生死置之度外,为取得革命胜利贡献力量。如今,吕梁儿女将“吕梁精神”践行于社会主义建设,当年地瘠民穷的蔡家崖村,“活化”晋绥红色文化资源,融合美丽乡村建设,红色旅游蓬勃发展,年接待游客已达10余万人次。

吕梁兴县蔡家崖,曾是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晋绥边区政府所在地,时人誉称“小延安”。 韦亮 摄

  不屈于“命运安排”接续图强改天换地

  吕梁山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吕梁所辖13个县(市、区)中,有6个国定贫困县,4个省级贫困县;全市1439个贫困村,占行政村总数近一半,贫困人口占全省贫困人口的五分之一。

  面对“土地贫瘠、生态脆弱与深度贫困相互交织、互为因果”这个敌人,新时代“吕梁英雄传”在此上演。

  吕梁石楼,山大沟深、梁峁成群,贫困人口曾占到全县农业总人口的一半以上。该县组建137个造林合作社,退耕还林、荒山造林90万亩以上,治理沟域200余条,5万余人受益增收,实现脱贫攻坚和生态治理双赢 。

  “在一个战场上同时打赢脱贫攻坚和生态治理两场攻坚战”在吕梁得到生动实践。230万亩25度以上陡坡耕地全部退下来,330万亩宜林荒山全部绿起来,吕梁山挺起“绿色脊梁”,带动50余万人增收。

  光伏产业成吕梁又一富民利器,全市建成光伏扶贫电站417座,总规模达57万千瓦。在吕梁兴县,截至2021年3月,全县村级光伏电站结算收益1.64亿元,分配到村1.38亿元,村均增收46.6万元。

  “吕梁山护工”则闯出了脱贫“金字招牌”,截至目前,吕梁累计免费培训“吕梁山护工”35期65849人,就业地覆盖全国29个城市,并进军国际劳务市场。

  一座座深度贫困的堡垒被吕梁儿女攻克,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的千年桎梏。

一部《吕梁英雄传》,是吕梁革命史的真实写照,亦是对“吕梁精神”的生动诠释。 韦亮 摄

  向“吕梁,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进发

  1937年,共产党人刘少白动员一百多名富户入股,创办兴县农民银行,中国红色金融史上首次尝试股份制银行;改革开放初,吕梁离石(今吕梁市离石区)赵家山村,打响吕梁农村改革(包产到户)“第一枪”;1992年,吕梁率先在全国进行了“四荒”(荒山、荒坡、荒沟、荒滩)拍卖……

  21世纪煤炭“黄金十年”,含煤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逾五成的吕梁,迎来快速发展期。然“兴于煤,亦困于煤”,“一煤独大”造成的产业结构失衡等弊端显现。

  吕梁以壮士断腕之决心转型求变,在艰苦、落后的客观条件下,踏上超常规创新之路奋力赶超。

  从“挖煤”到“挖数据”,发展大数据产业;加速煤焦、冶金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现代农业、白酒产业集群、光能产业集群、铝镁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从一业独大到多元支撑,吕梁持续优化产业结构。

  吕梁市委书记孙大军表示,“吕梁精神”是吕梁人民心中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把“吕梁精神”用在当今时代,始终保持对党忠诚、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 用“吕梁精神”筑牢吕梁之魂,为建设美丽幸福吕梁而顽强奋斗。

  吕梁山绿意盎然、生机勃发,“吕梁精神”已融入到这里的沟沟坎坎、梁梁峁峁。吕梁儿女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个“百年”奋斗中接续图强。

  “吕梁,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正在走来。(完)

广告
广告
广告
关于我们| About us|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3042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

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3042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