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无标题文档
无标题文档

山西阳曲县河庄村抓党建促机制创新显成效

山西阳曲县河庄村抓党建促机制创新显成效

2022年08月19日 22:04 - 来源:中新网山西

  中新网山西新闻8月19日电 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山西阳曲县高村乡河庄村探索塑造多元共治的治理模式,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上出新招,初步形成村级治理联合推动与集体债务优化重组两项新经验、新机制。

  “三元共治”形成治理推动合力

  本村干部“搭台子”。本村干部熟悉村情民情,具有群众基础,是村级治理的主心骨、台柱子。村“两委”代表了村级治理的内部力量,也是主体性推动力量。在乡党委的支持下,河庄村“两委”干部搭建起本村治理平台,充分发挥村“两委”班子成员,特别是主干人员的作用,对标先进、自我加压,在抓落实上下苦功、练硬功、见真功,持续增强村“两委”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河庄村干部致力于村党群服务中心的改造提升、供水工程的推进、村集体资产的摸底登记以及村民矛盾纠纷的化解,扎实用力、久久为功,民生有所改善,发展基础得到夯实。

  包村领导高效赋能。包村领导和包村干部熟悉政策、熟悉全乡整体情况,工作经验丰富。河庄村充分利用干部包联制度的优势,发挥包村干部的指导、支持和保障作用。首先,包村干部定期不定期为村里的发展把脉定向,从政策、法律、制度多方面把关,确保河庄村各项事业行进在正确的道路上,依法依规有序开展。其次,包村干部积极帮助“两委”开展党建和群众工作,参加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推动“四议两公开”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近期,为解决2014年村民开拖拉机所产生的误工费未发放问题,包村干部与“两委”主干商议,召集会议,集思广益,制定公认、高效的清欠规则,迅速有力地妥善化解了此项历史债务。再次,在政策框架内,包村干部多渠道为本村争取项目、资金,确保政策红利应享尽享。

  下派选调生添加助力。选调生到村锻炼,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当好书记的参谋和助手,特别是在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完善、公文材料的起草与润色、发展思路的策划与梳理等方面发挥知识技能优势,从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方向上助力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同时,通过党建联络员实现乡村两级党组织上下良性互动。高村乡基层党建的特色亮点之一,即到村任职选调生兼任党建联络员,发挥上传下达的桥梁与纽带作用,更好发挥党建在基层治理中的政治引领与统揽作用。

  三措联动尝试债务优化重组

  河庄村历史遗留问题主要是村集体债务规模较大,此前长期未得到有效处理,限制和拖累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对此,河庄村在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中,对照“清化收”的要求,以闲置固定资产处置为突破口,形成了清产核资、竞价拍卖、债务化解分步进行、综合施策的债务重组方案。

  首先是摸清家底。为村集体2014年购入的9台拖拉机做了估算,设定价格预期。其次是竞价拍卖。制定竞拍规则,线上线下同时发布竞拍公告,接受报名材料和保证金。拍卖会现场,竞拍人争相举牌竞价,乡纪委、乡农机站人员全程监督,整场拍卖热烈、有序、公正、合法。最终9台拖拉机均成功拍卖,为集体经济创收11万余元。此次拖拉机拍卖会的顺利举行,体现了河庄村变难点问题为试点成绩的首创精神和改革魄力。今后,河庄村将在闲置资产分类规范处置上迈出更大、更坚实的步伐。

  拖拉机拍卖所得款项优先用于偿还历史债务。河庄村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充分酝酿与商议,形成公认、高效的清欠规则并即时执行。具体办法是,按150元一天计算误工费,每人最终应得数额取总额的80%。办理程序是由村民本人提出申请,时任村“两委”主干和记工员从旁见证,确保计数真实。此次共清欠1.4万余元,减轻了村集体债务包袱,显著提升了村集体的形象,起到了取信于民的效果。村集体债务优化重组机制成功的关键,在于前期准备充分、村民高度参与、程序设计合理。将资产的清理、盘活与债务化解相结合,是这一机制的实质内容。接下来,河庄将转化运用这一成功经验,分批逐次推动债务化解。(肖昊宸)(完)

广告
广告
广告
关于我们| About us|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3042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

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3042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