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西新闻4月3日电 题:校企携手 共促中医药创新发展
——山西黄河中医药研究所与山西药科学院签署校企合作签约
3月28日,山西黄河中医药研究所(有限公司)与山西药科职业学院校企合作横向科研课题签约仪式成功举行。双方围绕“宣郁通经颗粒”“易黄颗粒”“完带颗粒”“沙参麦冬颗粒”“羌活胜湿颗粒”“温胆颗粒”“达原饮颗粒”“地黄饮子颗粒”“枳实薤白桂枝颗粒”“半夏厚朴颗粒”10个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的质量控制研究签订合作协议,合同总金额逾百万元。这标志着中医药“产学研”协同创新迈出关键一步,深度契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
时间总是见证着中医药传承创新的关键步伐。这一合作的种子,早在2023年10月就已播下。当时,山西黄河中医药研究所董事长、颐圣堂第十一代传承人杨履世审时度势,从企业发展战略高度出发,充分发挥企业的技术优势,提出了以研发、注册、生产古代经典名方制剂(颗粒剂)为主导剂型的构想。2024年3月,企业正式启动了20个经典名方制剂的新药研发项目。而一年后的2025年3月,在杨总的带领下,校企合作签约仪式如期举行,将经典名方的现代化研究推向新高度。
这一幕,与半个世纪前的历史遥相呼应。20世纪70年代,同样是在3月,时任山西中药厂厂长的杨巨奎先生(颐圣堂第九代传承人)审时度势,举全厂之力,组织“三结合”创新团队,通过校企合作,实施了龟龄集的升级换代工程。一张泛黄的老照片,记录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三代人的三月之约,诠释着中医药传承的力量——以匠心守经典,以创新续薪火。
签约仪式以“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主线,在一段珍贵的老药工影像资料《专注中成药传承创新六十年》中拉开序幕。双方代表在“悟道·论法”的感召下,以典籍为引,共商经典名方现代化路径。此次签约的十大颗粒剂,涵盖妇科、呼吸、免疫等重大疾病领域,包括源自《傅青主女科》的“宣郁通经颗粒”、出自《温病条辨》的“沙参麦冬汤颗粒”等。
校企共振,培育新质生产力。山西黄河中药有限公司依托旗下研发机构——山西黄河中医药研究所,先后纳入了50多种中药,自主研发新药15个,拥有各项专利10项,并与国内多所知名院校广泛合作,保持着业内领先的新药研发能力。山西药科职业学院创办于1957年,一直以来在科研创新和校企合作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果,尤其在中药提取技术、中药炮制技术传承、现代制剂工艺开发、产学研协同发展等领域表现突出。
此次合作中,学院教师将主导经典名方的二次开发研究,运用现代智能技术打造关联模型,实现传统方剂的标准化、精准化生产。黄河中药首席工程师吴守恭表示,这不仅是技术合作,更是智慧与产业的深度交融。未来,期待双方以此次签约为契机,在科研融合、成果转化、人才共育等方面继续携手同行,构建创新共同体,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新动能。山西药科职业学院张虹教授表示,此次合作实现了三个突破——院校智力资源与企业产业通道的无缝对接、古代经典名方与现代质控标准的体系化融合、科研攻关与人才培育的螺旋式互促,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山西方案。
仪式尾声,双方寄予感谢,祝贺与期冀。“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乘天时之机,顺地利之势,拥人和之美,成经典名方制剂现代化之事。”随着经典名方制剂质量控制研究的全面启动,晋药创新发展再提速。这场跨越千年的岐黄薪火传承,正以科技为笔,书写中医药振兴的时代答卷。(完)(张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