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沁脾竹叶青于水 扑面杏花红透云“诗酒杏花村”大赛等级奖作品赏析
2025年04月07日 17:01
来源:中新网山西
活动现场。 主办方供图

  中新网山西新闻4月7日电 近日,“花间一壶酒醉美杏花村”第八届汾酒杏花节在山西汾阳汾酒工业园盛大举行。此次杏花节以“杏花”为媒、以“美酒”为约,共同谱写汾酒杏花节的文旅新篇章,让传统与现代交融,诗情与酒意共生。

  本届杏花节的成功举办,见证了汾酒集团在文化传承与创新道路上的坚实步伐。未来,汾酒将继续践行复兴纲领,让世界看见清香的厚度、时代的温度、品牌的高度。

活动现场。 主办方供图

  杏花节虽已落下帷幕,但是“诗酒杏花村”这张闪亮的文化品牌,却被打造得越发明亮耀眼。今年首届“诗酒杏花村”大赛获奖的佳联,正在诗联界广为流传。

  杏花村酒是集诗与酒、历史与文化、品牌与品质于一身的名门之秀。杏花村酒与汾酒同根同脉,其诗酒文化源远流长,和黄河文明、晋商文化同根同源、一脉相承。从有着六千年酿酒文化的杏花村一路走来,“杏花村酒”和“汾酒”同样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卓越的清香品质、独立的品牌结构,两者酿造工艺相同。“杏花村”是汾酒股份最早的注册商标及“中国驰名商标”,是汾酒股份最有价值的品牌资产。

一杯杏花村 ,半部华夏史。主办方供图

  作品赏析(吴世超)

  “中国年•诗酒杏花村”迎新春海内外征联大赛2025春节前刚一发布,就受到了海内外联友的热烈支持。征联时间虽然只有短短21天,主办方就收到了有效投稿作品3465副。经过评审组多轮评选与公示,最终评选出获奖作品等级奖6副,优秀奖50副。

  一等奖(1副):

  河南 曹文献

  六千年底蕴传承,更兼融一河之萃、五谷之精,终化绵甜中国味;

  九万里清香弥漫,问何处春意最浓、乡愁最炽,首推诗酒杏花村。

  本联一看即老手所为,作者非常擅长揣摩主办方的心思,为什么而征集,征集时想说的话、所提到的亮点都能够一一照应。其实这也是值得联人应该学习的地方,即在下笔之前,先仔细想想,究竟为什么而写?从哪里下笔?然后才是该怎么样去写。

  本联上联写杏花村酿酒之独到处,下联写酒香弥漫,再扣回主题。本联最大的看点,并不在“六千年”“九万里”的时空跨度上,这都很容易想到。如果作品拘泥在这种大场面、宏大叙事上,则绝不可取。作者抛出了吸眼球的观点后,转而在两腰的自对上下足了功夫。

  先来看“一河之萃”。杏花村酿酒水源来自哪里?水为酒之血,名酒之地,必有佳泉。杏花村一带地下水源丰富,水质优良。村子离汾河也很近,其支流由北向南穿过。又因坐落在郭庄泉岩溶水保护区内,地下有着丰富的岩溶水资源,它们深藏地下数百米深处,富含人体所需要的微量元素,源源不断地造福杏花村。尤其是村里深达840米的深井,经多方鉴定水质系“水中极品”。用这种天然岩溶水酿出的酒,清透纯净,自然也是酒中极品。

  再来看五谷之精。五谷有两种解释:一种说法是稻、黍、稷、麦、菽;另一种说法是麻、黍、稷、麦、菽。北方稻少,多取后一种说法。杏花村——一个因“国酒之源、清香之祖、文化之根”和“巴拿马大奖”而闻名于世的千年古镇,扎根在汾河边上。山河、风水、土壤、微生物、五谷共同构成了杏花村独一无二的酿酒环境。这里四季分明,晋中平原又盛产高粱、大麦以及豆类作物,为酿好酒提供了丰富充足的原料。上结句也很讨巧,扣住“味”作文章,应厂家的需求而发声。

  下联的“春意最浓、乡愁最炽”,敏锐地抓住了迎春过年、合家团聚这一特定时刻的情感需求。这个时候再提“乡愁”,从侧面提升了本联的立意。所以,下结的“首推诗酒杏花村”,虽直白到直接以大赛的题目来入句,却因前面有了层层铺垫,读来甚有气势。此联能脱颖而出,显然也是仔细思考过,下足了功夫。

活动现场。 主办方供图

  二等奖(2副):

  江苏 杨海波

  春酿六千载,注义里情,兑情里义;

  宴开十万家,咏诗中酒,醉酒中诗。

  本联以“六千载”切历史之悠久,以“十万家”喻销量之广远。乍一看也如广告语一般。但就跟上面的一等奖作品一样,这样的单刀直入式,恰好能切合征联方所需。即所谓能提供足够的情绪价值,此点不可不查。这也是很多文人不太注意的地方,创作以自我为中心,确实能写出好作品。但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征联就是个社交场合,应用场景不一样,其作品要追求受大众欢迎。无它,这就是创作的个性与共性之别。高手要擅于在这中间找平衡点。

  回到这副对联,前面的调子起得很高,口号响亮很能激动人心,但不能只停留在表象,还得要挖掘酒中的内涵。作者巧妙之处,在后面的自对上。他研究了山西,研究了杏花村汾酒,从中升华出平凡两个字“情”与“义”,并以规则重字的方式反复勾兑、吟唱。反而获得了不凡的效果,得到了广泛的共鸣。义薄云天,情寄酒中。这样的情感埋藏于酒中,似酒非酒,若即若离。所谓“酒饮微醺,花开半夏”,大抵如此。

  此联在酒文化上生发有致,且分而述之。上比言饮酒之寄托,下比切诗酒杏花村,起句也确实撑起了悠远的气象。但内容还是有些显单薄,尤其是“诗中酒,酒中诗”,很显然没有亮点,为对而对。这样的技法可用,却并没有稳切。全联胜在流畅自然,动词打磨准确到位。

  广东 吴荣照

  闻香谁顾曲,领六千年三绝风骚,绵澈足堪天下式;

  把盏此围炉,许一瓮酒阖家笑语,杏花争馈世间春。

  此联起句不俗,很有画面感和情感张力。以两个其乐融融的围炉畅饮的场景,来领起后面的长句。其行文逻辑、承接归纳、句式安排上均有可圈可点处,甚至于两个领字,显然都仔细推敲过。

  有联友说,这种句式结构不美,把标准的“547”小蛮腰句式,变成了“587”水桶腰。但在笔者看来,这不正是酒坛子的样子么?美是没有标准的。燕瘦环肥,各见其妙。就算小蛮腰很受欢迎,形容女士很妙,但如果要描述男人呢?大部分人肯定宁愿他是个水桶腰。我们再来细看其对仗。“六千年”从大处着笔,“一瓮酒”从小处着眼;“三绝”系畅想,“阖家”为实景。对比间交相掩映,摇曳处顿生美感。

  这“三绝”也并非虚写,是有来源的,系指杏花村酒素以清澈干净、清香纯正、绵甜味长(色香味三绝)著称于世。其风格独树一帜,成为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上下两个结句进一步总结,把杏花村酒的特点表述得淋漓尽致,“天下式”夸其地位,“世间春”切回题目。此联以画面感取胜,允称雅俗共赏。

活动现场。 主办方供图

  三等奖(3副):

  山西 王彦平

  竹叶何青,杏花何白,流连山右春,诗兴遄飞,借酒狂吟三百首;

  吕梁其魄,汾水其魂,酿造人间福,嘉声鹊起,溯源岂止六千年。

  此联亦颇寓匠心。可能作者是山西人的缘故,这两起的自对四句,都能切地、切题不移。

  “竹叶”“杏花”之对虽很常见,但好在此二者都是汾酒厂重要的产品,这就有了一语双关的味道。“吕梁”“汾水”以山水风貌相渲染,以喻杏花村酒的风骨。明未清初诗人、书家、名医傅山曾为杏花村汾酒的申明亭古井,援笔题“得造花香”四个大字,这是说杏花村泉水得天独厚,酿出的美酒如花香沁人心脾。“山右春”能落到实处,引诗兴、酒兴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下联的联眼,在“人间福”上。围绕这三字作足了文章,也吸足了眼球。嘉声鹊起四字,虽显空泛,但也为结句的夸张手法提供了铺垫。全联从花儿写起,把杏花村酒文化层层推进,而并不是上来就先声夺人,这也是一种稳扎稳打的写法,值得联友借鉴。

  湖南 周永红

  桃叶渡重温晋字,杏花村细品唐诗,流韵千年,山右江南春共盏;

  石华崖高挂红联,汾河水新浮绿蚁,飘香万里,域中海外福同框。

  本联最大的看点,在于上下两个起句的精彩自对。“桃叶渡”“杏花村”构成了工稳的对仗。更见匠心的是“重温晋字”,因为桃叶渡的典故本来发生在东晋王羲之身上,出自江南。现在南京的秦淮河边还有桃叶古渡,河舫竞秀,灯火箫鼓十分繁华。作者借用这个“晋”字,把它嫁接到山西。所以,结句的“山右”与“江南”同把盏畅饮,非常有趣,仿佛穿越了时空,如梦如幻、情景交融,汇织成一幅灵动的诗情画卷。

  下联提到的石华崖,系汾阳最有名的山峰。又写到汾河,自然是为了切回酿造之事。如此,不着一字亦得风流,“诗酒杏花村”的主题已跃然纸上。至于尾句那畅销海内外的祝福语,绝对是厂家所喜闻乐见的,这样的承接手法也很不错。美中不足的是,腰部的四字句没有仔细打磨,流于形式了。但是“春共盏”“福同框”这样的表达方式,其实是挺倒位且切合主题的,值得我们学习。

  江苏 汪洋

  六千年梦酿几何,龙威其魄,诗塑其魂,一品清香醉天下;

  三万窖春藏不尽,扬国之风,凝花之韵,九如福气漾杯中。

  此联可谓中规中矩。上下两起句分而述之,有条不紊。

  上联从“梦酿几何”生发。凭借大胆的想象力,思维穿越古今,畅想为杏花村酒业注以龙魄、诗魂,故而其清香堪称一品,且畅销天下。因冠以梦酿二字,故笔锋可以灵动飘逸,所谓夸而得其法。

  下联用“春藏”来形容杏花村酒,不仅对工,也颇为贴切。“国之风”“花之韵”的对仗看起来有些虚飘,但却暗合“牧童遥指杏花村”之诗意解构,也算言之有物。结句的“九如”,出自《诗经·小雅·天保》,为祝颂词,因连用九个如字,并有“如南山之寿”语,后多以“九如”为祝寿之词,也有频来之意。

  如此遥相呼应,品得到的是清香,藏不住的是福气。令人读之莞尔,切合主题“诗酒杏花村”,其喜洋洋者也。换言之,作者以朴实的语言,随思维在两行间跳跃,为读者、为征联方提供了充分的情绪价值。所以,其能获奖也在情理之中。(完)

【编辑:任曼曼】
中新图片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