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吕梁市探索“1+2+N”模式,为基层治理注入澎湃动力——
织密“一张网” 化解“千家忧”
2025年05月08日 16:44
来源:山西日报
《山西日报》 (2025年05月08日 第09版)

  近年来,吕梁市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契机,秉持“功能定位科学化、基础设施标准化、网格服务精细化、运行机制高效化、工作手段信息化”理念,巧用网格化服务管理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这两个关键抓手,探索“1+2+N”模式,全方位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持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显著提升治理效能,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群众安居乐业贡献积极力量。

“千条线”变“一张网”

提升基层治理活力

  在文水县综治中心的大厅里有一块巨大的LED屏,屏幕上全县14个社区、144个行政村的361个网格信息一目了然。党建引领、基础数据采集、网格员考核、上报事件处理、执法案件监管等台账实时呈现。“通过这个系统,我们可以查询到全县所有网格员的姓名、联系电话,以及网格内楼院数、户数和人口数等信息。”文水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惠慧介绍,该系统是文水县自主研发的基层社会治理一体化平台。该平台集“胡兰先锋码上到”“平安文水”“法治文水”三大子系统于一身,贯通“雪亮工程”、铁塔检测等现有平台,围绕基层社会治理中服务、管理、执法三项主要内容进行综合调度。

  “这个系统将基层治理的各类信息进行了有效整合,解决了基层社会治理中底数不清、流程欠规范、条线较繁杂、上报表格多等治理窘境。”惠慧介绍,通过该系统文水县进一步规范了网格区划、厘清了治理队伍、搭建起治理框架,基层社会治理从传统的人工低效时代带入“一张数据网”统管的数字化高效时代。

  前段时间,网格员巡查时在某小区的楼底发现了一名流浪汉,随即将这一情况在平台上进行上报,10分钟后,凤城镇综治中心工作人员便将这一消息转发给民政局进行处理。民政局在收到消息后,立即派人到现场实地查看,经过现场询问后,得知该名流浪者身患疾病,于是便联系医院安排住院治疗。“从发现流浪者到送医治疗,整个过程不到1小时,信息高效流通,各部门快速反应,互相之间各司其职,配合紧密。”惠慧说,平台的建立将网格员、党员、社区工作者、乡镇(街道)工作人员和县里各职能部门纳入到一张网格中,在矛盾纠纷感知、事(案)件流转畅通、问题隐患预警方面形成联防联治联调,实现了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做到了“民呼即应”“民呼必应”。

  近年来,在吕梁市委政法委的推动下,全市以村社为基础科学划分基本网格单元,将党建、社保、综治、应急等多项工作进行统筹整合,创新建立“警格+网格”“双共+双联”“融合+考评”机制,实现治理效能的最大化。目前,全市共设有8020个网格,涵盖2608个社区网格、4351个农村网格以及1061个专属网格。“网格化管理打破了职能界限,实现了信息共享,提升基层综合治理效能。”吕梁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

“两支队伍”协同发力

凝聚基层治理合力

  “多亏咱们网格员和社区干部的协助,不然我们的工作肯定得拖延,耽误大家正常用水。”不久前,离石区交通路社区二运片区的抄水员王飞在执行抄表任务时发现管道破裂,多户水表读数异常。于是,便通知所属小区物业,召集居民商议管道维修事宜。但是,一些没有受到影响的居民不愿出钱,因此出现纷争。物业将这一情况反馈给网格员,网格员联系社区干部共同前来调解。

  “大家住在一个小区,邻里邻居首先要和谐相处,遇到事情商量解决,不要争吵。”网格员首先通过讲理让大家的情绪缓和下来。接着,社区干部和自来水公司的工作人员给大家讲解了小区供水管道的分布情况,说明了管道破裂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在网格员和社区干部的共同努力下,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耐心沟通,原先不愿掏钱的居民终于答应平摊维修的费用。

  “咱们的网格员处理问题非常好,合情合理让大家信服。”社区居民也连声夸赞。“配齐建强网格员队伍,实现矛盾就地发现,就地解决,是实现基层治理的基本要求。”据吕梁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吕梁市共配备8394名网格员,构建起“网格长+网格员+网格辅助员”的团队架构,全面实现“一格一员”,网格员“报大事、办小事”已成为日常工作的常态。

  “小事找网格员,大事找调解员。”吕梁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在学习“枫桥经验”的过程中,该市坚持网格员和调解员两支队伍协同发力,将许多矛盾和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为美丽幸福吕梁建设注入平安底色。

  在中阳县枝柯派出所,有一个调解员信息公示栏格外醒目。派出所民警、司法调解员、乡镇调解员、法律援助律师等组成的调解队伍汇聚了各方力量。“我们这支队伍既能提供专业的法律知识,又能贴近群众生活实际,照顾到老百姓朴素的价值认知,因此深受群众的认可和信赖。”派出所工作人员说。

  据介绍,去年以来,该派出所将邻里乡情和法治手段相融合,主动深入群众排查矛盾隐患,共调解矛盾纠纷84起,调解成功率99%,辖区内未发生“民转刑”“刑转命”案件,许多涉法涉诉案件得到妥善化解。

多项制度保驾护航

增强基层治理动力

  “今天我们一起探讨的问题是如何调解因合同纠纷而引发的矛盾,以及在处理合同纠纷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近日,在交城县司法局西营司法所开展的一场业务培训上,交城县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侯延蓉用自己专业的法律知识和判案经验,为基层调解员上了一堂生动的专业课。

  侯延蓉作为交城县西营镇的包联法官,日常工作中她不仅为乡镇基层司法工作人员给予调解指导,还积极开展法律咨询与普法宣传等工作。她的加入,给基层法治治理增添了更专业的引领。交城县司法局西营司法所所长魏振辉介绍,自从法官和律师参与乡镇司法工作以来,乡镇司法(所)工作人员法律素养有了极大的提高,群众的法律服务能够直接在乡镇予以解决,而且很多在调解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能够直接向法官和律师进行咨询。“面对面解决专业问题,既避免了群众跑断腿,也避免了我们基层司法调解人员原地打转、手忙脚乱的工作局面,对我们的调解工作和司法工作都有很大促进。”魏振辉说。

  吕梁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同志介绍,近年来,吕梁市出台多项制度为基层治理提供坚实保障。着眼基层力量提质赋能,建立法官包乡联村工作机制,设立151个法官工作站(室),扎实推进诉源治理。下发《关于加强乡镇(街道)政法委员履职的通知》,明确政法委员的职责权利。健全市县乡三级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加强对重大矛盾纠纷分析研判,整合部门资源力量,协调推动矛盾就地化解。

  同时,聚焦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制定《吕梁市开展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人民调解案件补贴办法(试行)》等制度,将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基层治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必须坚持依法推进,依规开展,要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健全制度体系,为基层治理注入更加强大的动力。”吕梁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山西日报记者黄川川

【编辑:任曼曼】
中新图片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