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西新闻5月15日电 在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长治市上党区府后街社区推出“非遗匠心·安全相伴”主题活动,通过“手把手”非遗教学与“实打实”急救演练,让居民在陶泥塑型与应急科普的双重体验中,掌握避险应急核心技能。
活动中举办了应急救援知识讲座,针对老年群体关注的“地震时如何避险”问题,讲师现场演示规范避险动作,并特别强调:“切勿盲目跳窗或乘坐电梯逃生。”
“胸外按压时手臂要垂直,掌心完全贴合,跟随节拍器匀速施压!”心肺复苏教学区内,专业救护员借助人体模型和AED训练设备,从环境评估、呼救方式到按压深度、人工呼吸频率,分步骤讲解急救流程,帮助参与者把握“黄金四分钟”救援时机。
府后街居民琚忠庭表示:“这种实际操作的教学方式,比看宣传手册更易掌握急救技巧。”
活动亮点聚焦非遗创作环节。在非遗传承人崔翠平老师指导下,居民们将陶泥塑造成应急包、海洋生态等主题作品。指尖跃动间,防灾知识已悄然浸润心田。
针对传统安全演练“听过即忘”的普遍问题,府后街社区通过“非遗+安全”的创新实践证明:当知识传授突破说教模式,通过动手操作与亲身体验,安全防线才能真正筑牢于千家万户。
“我们以‘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为设计理念,用‘讲座+实操’替代传统宣教方式,让各年龄段居民都能找到适宜的学习路径。”府后街社区党委副书记靳伟琴介绍。 (李玲 李晓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