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西新闻7月7日电 近年来,山西介休市瞄准城乡环境卫生差距,以“全域一体”为发展定位,聚焦作业模式改革、收运体系优化、垃圾分类治理和长效管护机制,探索形成“以便捷化为基础、科技化为支撑、专业化为保障”的城乡环卫一体化新路径,有效破解农村垃圾治理难题。
规划引领 制度与硬件双驱动
介休市率先编制《城乡环境卫生专项规划》,从硬件配套到管理模式进行系统布局。出台《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成立由书记、市长双组长的专项工作专班,明确责任分工与经费保障。
2020年以来,累计投入634.8万元购置各类环卫机具190台、配置垃圾分类亭65座,并启动总投资4800余万元的新能源环卫车辆置换计划,持续提升硬件实力。
多元协同 构建共治新格局
政府层面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依托“千万工程”部署,形成“督查-反馈-落实”闭环管理。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接收爱心企业捐赠机具25台、捐建高标准公厕7座。创新推出“群众吹号、部门报到”的智慧城管反馈机制,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同时组建垃圾分类宣教志愿者队伍,年均开展宣讲活动30余场,建成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科普体验馆及主题公园,强化宣传阵地建设。
分类治理 精准匹配城乡需求
介休创新推出三种分类收运模式,实现全域覆盖:
固定智慧式:覆盖城区及城中村,设置智能分类回收亭,通过积分兑换激励居民精准投放。
摇铃上门式:服务城郊村,采用多功能分类收集车,实现单次上门多类垃圾同步收运。
公交站牌式:适用于重点村,由保洁员上门收集,村级暂存点集中后转运处理。
2018年至今,依托市环境卫生服务中心实施“三直接、三统一”管理(人员、工资、设备直管;保洁服务、作业标准、管理模式统一),推动城市优质环卫服务向农村延伸。针对农村人口分散特点,在义安镇、连福镇试点“小型化、分散化”治理,通过分区设站、优化路线,破解运距远、环节多难题。
补齐短板 终端建设加速推进
面对终端处理设施短板,介休市正加快建设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区。其中总投资8847万元的餐厨垃圾无害化资源化项目预计年内投运;淤泥处置、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也已进入选址筹建阶段,为城乡垃圾治理体系提供坚实后端支撑。
介休市通过系统规划、创新模式和全民参与,不仅显著改善了人居环境,更打造出具有辨识度的农村垃圾治理“介休品牌”,为城乡环卫一体化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完)
(赵秀丽 赵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