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西新闻7月9日电 在矿井下,如何筑牢安全生产防线?长治市上党区经坊煤业创新构建“视频监控+现场盯守”双轨防控体系,通过“电子哨兵”与“人工卫士”协同配合,推动安全管理“6996”机制落地见效。两个看似细微的管控切口,正织就矿井立体防护网。
在经坊煤业智能化调度中心内,高清屏幕组成的非常规作业管控平台持续运转,动态跟踪井下作业变化。通过这个“矿井神经系统”,通风巷维修顶板状况、皮带运输线设备参数、特殊区域人员定位等关键数据可以实时呈现。与之形成互补的是,45名安全管理人员每日深入井下重点区域“跟班盯守”,构建起“智能监控+人工巡查”的双重保障。
经坊煤业监控员成家正说:“‘电子哨兵’24小时保持警觉,系统已实现智能识别违章行为并自动预警。上月成功拦截7起违规操作,隐患处置效率提升65%。”
视频监督与现场管控的双轨运行,成为“6996”安全机制的坚实支点。在杜绝“三违”基础上,该矿还建立了全员参与的风险防控网络:工人下井前确认《风险动态清单》,班前会必学警示教育案例,隐患举报奖励实时发放。
经坊煤业综采一队技术副队长李士杰说:“班前警示教育就像‘安全疫苗’,上岗前查风险牌是‘岗前体检’。现在操作液压支架前,总会本能多看一眼顶板状况。”
制度生命力在于执行。经坊煤业固化109项岗位标准化流程,编制便携式“安全口袋书”1700余册;每月对井下隐患开展“CT式”溯源分析,精准定位管理漏洞;全员风险预控达标率持续保持100%。
经坊煤业安全副经理张攀峰说:“视频监控是‘放大镜’,能精准发现问题;现场盯守是‘手术刀’,能根治隐患。安全工作必须‘小题大做’,上个月我们因一根锚杆角度偏差叫停整段巷道作业,因为1%的疏忽都可能酿成100%的事故。”
从调度中心的智能大屏到井下的巡查足迹,经坊煤业正通过“科技硬实力”与“管理软文化”的深度融合,推动安全生产向本质安全转型。当风险意识成为本能,规范操作化为习惯,那些闪烁在巷道中的监控探头,不仅守护着矿井安全,更折射出“生命至上”的发展理念。 (李玲 李晓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