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西7月9日电 题:从人防到智防:打造三维立体安全防线
作者 邢楠 郭亮
当无人机以150米高度自动巡航可克达拉2×350兆瓦项目工地,4K高清镜头精准捕捉着每一处细节,安全播报声随之响起时,智慧工地的未来蓝图正照进现实。这不仅是山西电建推动科技与施工深度融合生动诠释,更是一场从“人防”到“智防”、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的安全管理革命。
科技赋能:构筑立体化“数字防线”
在可克达拉2×350兆瓦热电联产项目指挥中心,大屏幕上跳动着各类实时数据。“这套‘天地一体’监控系统,让安全管理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项目经理郑保虎说。通过整合多维度数据,指挥中心构建起高效的决策中枢,专职调度人员的响应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近2倍。
项目入口处,劳务实名制通道如同忠诚的“数字门卫”,精准记录每位进场人员的身份信息、考勤数据和作业轨迹。施工现场分布的智能摄像头,则化身不知疲倦的“安全哨兵”,搭载 AI视觉识别算法,能够24小时不间断扫描20种危险行为,从高处未系安全带到设备违规操作,一旦发现隐患便立即触发预警,将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
当无人机腾空而起,这片工地便开启了立体化安全巡检模式。这些“空中安全卫士”按照预设航线自动巡航,实时传输高清影像,同步进行语音播报。它们凭借灵活的视角,轻松穿透脚手架的遮挡,深入塔吊顶端等人工难以触及的区域,彻底消除传统巡检的“视觉盲区”,让安全隐患无所遁形。
无人机镜头下,塔吊智能避障系统正在发挥作用。项目总工程师李志勇指着监控画面介绍:“这套系统通过坐标传感器精准定位,结合司机室的实时避障路线图,实现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的跨越。”这种创新技术让安全管理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科技创新是推动安全文明施工的‘动力引擎’,建设智慧工地是必然趋势”数字化公司总经理张呈翔说。所有的项目都将接入公司统一的智慧工地管理平台,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人、机、料、法、环”全要素的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管控,提升施工组织的科学性和精准度。
实战淬炼:把事故现场搬进培训课堂
“轰隆——”随着模拟高空坠落的VR设备震动,新疆可克达拉经开区2×50兆瓦热电联产项目技术员小张紧抓安全绳的手心渗出冷汗。“就像真的坠落!这下我彻底记住了,安全带挂钩必须双重保险。”该项目将“事故体验”设为新工人入场必修课,通过触电、机械伤害等10类场景模拟,让安全规范刻入本能。
松原项目部则把应急演练变成“实战考场”。“宿舍着火!”警报声划破夜空,灭火组30秒内抵达火源,疏散组90秒内完成全员撤离。“安全疏散要牢记‘六字诀’——安全、有序、迅速。”演练总指挥王志强的总结掷地有声。
这种“身临其境”的教育,以“场景化模拟+标准化教学”,打破了传统安全教育的“纸上谈兵”,通过视觉冲击、身体感知、心理震撼,推动安全培训从被动灌输转向主动实践,构建起从理论到实操的安全能力升级链,让安全意识真正“入脑、入心、入行”。
文化浸润:让安全意识成为本能反应
“请抢答!2025年安全生产月的主题是?”在任丘热电二期项目部的“安康杯”知识竞赛现场,一线工人的手臂如林举起,掌声与笑声交织成一片。
“我们通过微课堂、辩论赛等特色活动,让安全培训从‘说教式’变为‘沉浸式’”。任丘项目经理平路兵说。通过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安全生产月的氛围,以点带面、以月促年,提升全员隐患排查意识和能力,持续打造“平安能建”文化。
“安全生产月的氛围是限定的,但我们项目安全文化建设却是如影随形的”舟山项目部项目经理冀帅说。走进浙江舟山亚洲单机容量最大燃气发电项目,安全文化已渗透到每个角落。入口处的安全宣讲台每周开讲,墙面张贴着“十二个到位”漫画图解,安全教育室循环播放高处作业、触电等事故警示片,让安全理念如春风化雨般浸润人心。
“安全意识的建立并非是一朝一夕,而是潜移默化的。”兴县项目经理吴凯深有感触地表示。“我们通过构建‘三维立体’安全教育体系,让安全理念真正成为‘生命卫士’”。
“安全不是成本投入,而是最好的市场投资。”山西电建安全总监、安全监察部总经理吴英文表示。在持续推进大安全体系和本质安全能力“两大建设”的持久战中,山西电建以创新为引领,将安全文明施工从单一的“项目要求”升华为深植于企业的“文化基因”,致力于为业主打造安全可靠、文明规范、品质卓越的工程项目。新时代能源建设的广阔海域中,平安灯塔的光芒照亮了每一寸施工版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