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西新闻7月14日电 (李新锁)日前,山西大同古城柴市角供销大集锣声再起,各地游客在品鉴古城的同时,也赶了一场商品大集。
其间,以“消费帮扶促振兴,助农增收在行动”为主题的第二届京津冀晋蒙新名优农产品暨大同黄花供销大集,在大同古城柴市角开市。
“供销大集+文旅”双向赋能
小暑时节,暑气蒸腾。山西大同以其特有的北魏、辽金古建和舒适宜人的气候成为往来游客的“心头好”。
古城内,悬挂北京、山东、安徽、上海等地车牌的车辆不时可见,操着天南海北口音的游客熙熙攘攘。当大半个中国被高温笼罩的时候,大同白天最高气温不过30度上下,夜晚更是降至15度上下。
一位来自安徽的游客表示,这已经是第二次来大同了,“除了名气很大的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等都值得一看”,在逛古城的同时还能买到全国各地好物,也是一份惊喜。
近年来,大同古城旅游热度持续攀升。今年五一假期,大同古城累计接待游客466285人次,同比增长18.72%。持续的流量之下,大同古城柴市角等后续修复街区还有待运营。
对此,大同市供销社相关负责人表示,古城后续修复街区需要运营,供销社方面也有意丰富经营业态、提升知名度,重塑行业形象,双方一拍即合。
本届供销大集,布设6大主题展馆、100辆创意花车、260个特色展位,汇聚了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新疆等六省(市、自治区)150余家龙头企业带来的近千种名优农产品。
在供销大集上,新疆的西梅干、优质面粉;内蒙古的风干牛肉;天津的特色糕点;山西的白酒、老陈醋、沙棘制品等依次排开。往来游客逛街品尝,自有一番滋味。
“怀旧情怀+流量”双向奔赴
历史上,大同古城柴市角是交易柴薪的专业市场,自古就是商贸繁荣之地。如今,修复完成的柴市角毗邻九龙壁、代王府等流量担当。
曾经,供销社是保障几代中国人吃穿用度的重要场所。改革开放后,供销社系统几经改革,在传承老传统的基础上创造着新模式。
“唤醒供销记忆,打造供销品牌,建设供销一条街”,怀旧情怀和市场流量在本届供销大集上得到充分融合。
位于柴市角五号院的大同供销柴市角综合服务社内,老款电视、卡带机等物件和“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扁担精神”和“背篓篓精神”紧密相连;毗邻的电商直播间里,“我为家乡代言”带货活动热火朝天,线上线下合力助农营销,让老传统焕发出新生机。
供销大集入口处,五六米高的旧式暖水瓶装置静静矗立,瓶身上“大同供销一条街”的字样让人瞬间想起从前;伴随着20世纪80年代的流行音乐,身着碎花裙、佩戴墨镜的舞蹈演员即兴起舞,让众多中老年人想起“逝去的青春”。
步入大集,天南海北的游客且行且看。年龄长者追寻记忆、品尝时光;年轻人新奇热情,发现好物。
大集中段,一处“供销1965”白酒摊位围满了顾客,有人品鉴交流滋味,有人追忆供销时代的人生印记。
中国供销合作社供销1965项目部山西省区相关负责人马海伦介绍,在中国白酒市场调整步伐加快的背景下,供销系统推出一款有品质保障、性价比高的产品,就是情怀和流量结合的体现。
“我们选择山西白酒核心产区供应基酒,借助供销平台为产品品质背书,意在让供销社和广大消费者发生深度联系。”马海伦说。
实际上,不止是短期、活动式供销大集,大同市供销社正在探索常态化运营、品牌化打造。
前述大同市供销社相关负责人说,未来,大同市供销社将探索常态化运营“供销一条街”,根据时令、农副产品生产销售特点等,每季、每周推出特价单品,让市民游客能及时买到货真价实的优质农副产品,让供销大集成为游客、市民的放心购物示范区,“最终形成一处供销大集打卡体验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