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西新闻7月15日电 长治全市文明出行专项行动推进会召开后,潞州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第一时间统筹部署,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马路市场占道、交通秩序混乱、停车资源紧张等突出问题,坚持“系统施策、标本兼治”,各单位部门迅速行动、协同发力,通过一系列精准有效的治理举措,让城市交通“血脉”日益畅通,群众出行体验持续提升。
清晨的太西街道太行北路,如今车流有序、道路整洁,曾经摊贩云集、寸步难行的场景已不复存在。“以前这段路是出了名的堵,高峰期要花十几分钟才能挪出去。”出租车司机解勇道出了整治前的无奈。针对这一顽疾,太西街道创新建立“一天三巡”机制,每天早中晚三个时段常态化巡查,并启用“吹哨报到”机制,联合城管、交警等部门开展12次联合执法,清理占道经营红棚子23个,规范商户100余家。在防爆巷,新安装的智能摄像头实现24小时监管,配合巡查人员,形成“人防+技防”双重保障,让占道经营无处遁形。
紧邻城隍庙商业街的东街街道庙道巷,曾因商贩占道让居民苦不堪言。街道按照“一路一策”原则,联合多部门重新施划停车位、完善标识标线,同步对东狮子街、花园街等街巷开展提升改造,累计新增机动车位133个、非机动车位53个,“现在路通畅了,出行更便利了。”成为市民申伟的真切感受。
在太东街道柏后村,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太东中队的队员们开展常态化文明交通集中整治行动,执法人员重点对周边商户占道经营等违规行为进行排查,并对违规商户进行劝导整改。在电力社区、和济社区,工作人员科学施划了非机动车停车区域,崭新的白色标线、醒目的停车标识,提供了规范的停放场所,畅通了社区的“微循环”。
在解决“停车难”问题上,潞州区积极践行“民生优先”理念,通过盘活闲置资源让“边角地”变身“便民场”。长治市容海学校东侧一片350平方米的闲置场地,经科学规划改造为拥有128个车位的公益性停车场,地面标线清晰、配套设施完善,有效缓解容海学校上下学期间接送学生车辆和周边居民车辆的停放问题。这种盘活闲置地块、挖掘停车潜力的做法正在全区推广,让“停车难”逐步向“停车有序”转变。
如今,行走在潞州区的街巷,便道整洁、车辆有序已成为常态,文明出行的新风尚正在形成。
今后,潞州区将始终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持续把整治成果从主街干道向背街小巷延伸,从集中攻坚向常态管理深化,让每一条街巷都成为展示文明的窗口,每一次出行都成为感受城市温度的体验。(完)(董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