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西新闻7月18日电 由太原理工大学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主办的“太谷古城古建筑测绘暑期联合工作营”日前在山西省历史文化名城太谷古城成功举办。本次工作营汇聚了来自全国20所高校的180余名师生及行业专家,通过开展外业测绘、学术讲座、数字技术培训与古建筑考察等系列活动,再次实践了跨地域协同测绘的模式,是近年来国内规模最大的古建筑测绘学术实践活动之一,为历史建筑保护与活化利用探索了新路径、注入了新活力。
7月3日,暑期联合测绘营正式开营,各校测绘工作全面启动。
每日开展8小时外业测绘,师生分组对太谷古城内的安禅寺、无边寺、孔祥熙宅院、鼓楼、文庙、城隍庙、县衙以及部分民居进行精细测绘,绘制建筑平、立、剖及大样图。测绘过程重点关注建筑的木作、石作、瓦作等细节,并结合三维数字扫描数据优化测绘成果。期间组织各校间测稿评议与交流,深化协作。
活动特邀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及山西古建筑与壁画彩塑研究院的三位专家学者,分别以《历史建筑测绘的微观与宏观视野》《古建筑测绘概说》《唐至清各代建筑结构断代及测绘要点》为题进行专题讲座。讲座系统梳理了古建筑测绘的历史脉络、技术方法及建筑遗产保护与理论,并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
响应古建保护数字化转型需求,工作营联合多家科技企业开展专项技术培训。现场演示三维激光扫描、全景建模,SLAM移动测绘与3D全息建档技术等,并开设《逆向建模在历史建筑保护中的应用》等课程,解析DP-Modeler软件操作,以智能科技推动太谷古城数字孪生建设。
测绘营后期,太原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组织各校师生深入考察太谷周边代表性建筑遗产。师生们先后参观了太谷曹家大院、山西铭贤学校旧址,圆智寺及范村东阁等,此次考察深化了师生对太谷古建筑地域文化表现的直观认知,为测绘实践中解读建筑地域性特色提供了有力支撑。
本次活动期间成功举办了两场教师座谈会。首场由太谷区政府主办,与会教师围绕太谷古城的传承与活化建言献策;第二场由太原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主办,各校教师踊跃发言,总结测绘活动经验,商讨成果呈现形式,并结合测绘教学实践提出诸多宝贵建议。两次座谈充分彰显了跨地区高校交流合作的深远意义。
从青砖灰瓦的精准测量到数字技术的创新实践,从学术思想的激烈碰撞到文化记忆的深情探寻,2025年太谷古城古建筑测绘暑期联合工作营以专业力量、学术智慧和科技之新,书写了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的又一新篇章。这场跨越地域与学科的实践,不仅为青年学子播撒了文化传承的种子,更以开放共享的姿态,为我国古建保护事业贡献了重要力量。(完)
(太原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