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西新闻7月21日电 当翟店街道以“飞地经济”模式赋能东麟文创的智慧灯具生产线在潞城数智互联产业园轰鸣运转;当“小麦+谷子”一年两作的种植创新在南天贡村获得丰收;当寨上古村落的汉羌文化展演吸引5万游客踏寻乡愁……这些发展切片,是长治市潞城区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引领,将作风建设成效转化为发展动能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潞城区锚定“产业融合、城乡联动、全域共富”目标,将翟店街道的“试验田”经验升维为全区发展的“方法论”,通过政策赋能、资源整合与业态创新,走出一条兼具潞城特色与时代价值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飞地经济” 打开经济发展新空间
企业想建厂,没有场地怎么办?
在潞城区,“飞地经济”让好项目跨域“安家”。
今年以来,潞城区大力发展“飞地经济”,依托潞城数智互联产业园以及长治食品科技园等工业聚集区,在智能制造、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寻求突破,招商引资渐开新局,“智造蓝”阔步向前。
生产制造在长治潞城,研发销售在浙江金华。东阳市东麟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智慧灯具和照明灯具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大型企业。负责人焦彦飞是潞城区翟店街道人,早些年奔赴江浙打拼,创立了这家公司。
说起借助“飞地经济”模式落地潞城数智互联产业园的原因,焦彦飞坦言:“一是这里交通和区位优势明显,营商环境好;二是考虑到潞城本地人工等成本相对较低;三是想返乡创业,带动就业,反哺家乡。”
你有项目,我有土地。“飞地经济”作“红娘”,让东麟文创和潞城的跨域“牵手”水到渠成。
年初企业入驻时,潞城数智互联产业园的运营方——长治·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牵头,成立涵盖招商、运营、物业、产权等方面的项目服务小组,为企业解决用地、用电、用水等问题,实现企业快速高效入场。
“我们依托中心在全国22个省39个地市的47个运营项目,对产业链条上的2000多家服务企业进行优选,为入驻企业提供服务,为潞城招商引资提供精准助力。”长治·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驻场负责人张凌云说。
资源共享,发展共赢,“飞地经济”激发“双向奔赴”合作潜力。如今,东阳市东麟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在潞城平稳运行,朝着预期规划一步步迈进,为潞城区加快发展“飞地经济”提供了样本、注入了活力。
“‘飞地经济’模式在有效破解要素瓶颈的同时,充分发挥各产业园区标准化厂房优势以及独栋办公楼招商引资引才作用,实现产业园区与企业双赢。”潞城区招商中心主任王晓宇说,“通过发展‘飞地经济’,我们还可以引入京津冀地区的高校资源,通过成果转化促进潞城区乃至整个长治市实现产业转型。”
产业突围 特色种植铺开致富路
潞城区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日渐成熟。眼下,各村正抢抓夏季田间管护关键农时,科学实施管护,精心呵护田间幼苗。这一种植新技术,通过优化玉米与大豆的空间布局,充分利用玉米与大豆的“高矮差”“氮磷互补”特性,让阳光、空间、养分得到高效利用,实现“一地两用、一季双收”。
南天贡村新增150亩“小麦+谷子”一年两作,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充分发挥农田最大效益,达到两种作物无缝对接,实现一年两收。目前,小麦已迎来丰收。“今年又是个丰收年。今年天旱,街道就及时组织做好农田喷灌、开展一喷三防作业。你看,这麦穗多饱满。”种植户老李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而在西天贡村和南舍村,700余亩大葱地里绿意盎然、一垄垄葱苗整齐挺立,长势喜人。凭借良好的土壤、气候条件以及规模化种植,这里的大葱品质优良,今年有望亩均增收3千元。此外,西天贡村潞吉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展5万余棒香菇生产,在为市场提供优质香菇的同时带动周边村民实现就业增收,小香菇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大“蘑”力。
文旅融合 一抹乡愁成就新经济
近年来,潞城区结合传统古村落建筑文化、汉羌文化、戏曲文化,深度挖掘品牌资源潜力,大打文化旅游牌,积极推进寨上古村落文旅项目发展。
推进美丽寨上建设,铺设3.8公里环村产业路,投资30万元翻新寨上村民俗文化表演广场,融合乡土风情打造潞城第一窑洞民俗体验园以及3院中高端民宿,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大力引进企业,以资金、入股等方式,合作开发经营“农家乐、休闲农业、生态体验”等旅游项目,提供观光、研学、农事等丰富体验,创新挖掘乡村康养旅游、研学旅游、红色旅游等产品,拓展乡村旅游业态。
“我觉得咱们潞城整体环境特别优美,像世外桃源一样,我也会向更多的人宣传潞城,吸引更多的人来到咱们大美潞城。”游客杨满满说。
寨上村围绕汉羌文化主题,全力打造“上党第一羌文化”名片,做精做强亲子研学,拓展乡村旅游内涵,举办了“羌源汉脉·国潮风华”暨首届集体圆羊礼、长治市农民丰收节全民健身活动暨潞城区农民趣味运动会、“羌汉古韵迎新春·寨上欢歌庆团圆”系列文化活动及民俗文化展演等,接待游客达5万余人次。
寨上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海明说:“作为国家级第五批传统村落,我们要让‘刘家大院’特色文化、窑洞民宿文化、‘醋’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和传统古村落保护项目,大力宣传我们村的人文特色和乡村旅游特色,全面打造‘以古复古,以古创新’的乡村旅游新模式。”
万般乡愁寄田园。这里的乡村村道干净整洁、庭院窗明几净,白墙灰瓦的民居鳞次栉比……游客来此欣赏古村之美、感受文化魅力,追寻乡愁记忆、享受田园生活。
项目建设提质增量,特色产业强筋健骨,城乡环境持续向好,文旅融合欣欣向荣,干事创业劲头十足……潞城区着力打破资源瓶颈,激活内生动力,以产业提质增效为笔,在乡村振兴画卷上勾勒着鲜活图景。随着基础设施、品牌建设、业态创新的持续发力,潞城区正加速迈向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完)(徐欢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