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西新闻7月29日电 长治市上党区爱尚厨房作为该区苏店镇东贾村倾力打造的村级集体经济项目,通过“净菜加工+共享厨房”创新模式,正为城乡居民的一日三餐带来便捷与安心。
在爱尚厨房,工作人员宋旭亮将从便民生活柜中取出的食材放进智能炒菜机。“确认开始后,炒菜机会根据预设的中华传统美食烹饪程序,自动完成放油、添加葱姜蒜等步骤,并精准控制火候。”宋旭亮一边操作一边向记者介绍。
通过整合农产品供应链与智能设备,东贾村爱尚厨房打造了从田间到餐桌的闭环服务。其核心载体是便民生活柜与智能炒菜机——前者如同社区里的“新鲜菜仓”,装满经过分拣、清洗、切配的净菜、半成品菜,以及未经处理的毛菜,居民可按需选择菜品,扫码即可取用;后者则是厨房里的“智能厨师”,能按预设程序精准把控火候、投放调料,让新手也能在五分钟内炒出家常菜水平的菜肴。
“这解决了年轻人怕洗菜、怕洗碗的顾虑。”东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雪亮介绍,相比外卖,从便民生活柜取菜后即时烹饪的模式更省时,且全程可追溯的加工过程让食品安全看得见。“所有蔬菜都经过农药残留检测,包装好的菜品安全卫生,大家吃着放心,用着安心。”陈雪亮说道。据了解,东贾村爱尚厨房计划向各社区投放数百台设备,争取早日实现全覆盖,每个社区将配备8个便民生活柜和2台智能炒菜机。
支撑这一模式高效运转的是爱尚厨房现代化的净菜加工车间。宽敞的厂房内,自动化生产线有序运转,工人们身着统一制服,将一筐筐新鲜蔬菜分拣、清洗、切配后装袋,几小时内就能配送至便民生活柜。“我就住在附近,在厂里上班,每个月工资大概三千多元,既能获得稳定收入,还能照顾家里。”净菜加工车间主任陈慧娟一边分装土豆丝一边说:“咱们的菜经过流水线彻底清洗,干净卫生,大家可以放心食用。”
净菜产业一头连着市民餐桌,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东贾村作为长治市单村规模最大的蔬菜种植基地,拥有蔬菜大棚500余座,占地1700余亩。这种从有机种植到加工销售的产业链条,不仅保障了产品质量,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像陈慧娟这样在家门口就业的村民还有20余人,有效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
“净菜加工是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深化发展。”陈雪亮表示,实现农产品到食品的升级,既促进了农民增收,也让市民吃上更放心、优质、实惠的蔬菜。作为“厨房革命”的缩影,这一模式正推动传统厨房向智能厨房转型,不仅化解了上班族的做饭难题,更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朝阳产业。未来,东贾村还将扩大加工规模,引入先进技术,丰富产品种类,助力本地蔬菜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王珉茜 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