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阳泉狮脑山百团大战纪念碑广场,百团大战纪念碑形如利剑、直插云霄,这柄穿越时空的“利剑”,不仅象征着中华民族永不弯折的精神脊梁,而且向新时代党员干部发出深刻昭示:当以“剑指苍穹”的坚定勇担使命,在时代浪潮中锻造经得起考验、扛得起使命、挺得起风骨的“铁肩硬脊”。
铸牢经得起考验的“忠魂”,让信仰如剑般纯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百团大战中,当八路军将士冒着枪林弹雨破袭正太铁路,当老百姓推着独轮车连夜送粮支前,他们心中都燃烧着同一个信念:为了民族存亡,为了家国安宁,甘将热血沃中华。这份穿透硝烟的铮铮誓言,告诉我们“忠魂”就是“党指到哪里,就打到哪里”的绝对忠诚,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毅然决然。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树立“望尽天涯路”那样志存高远的追求,在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中正本清源、固本培元、铸牢“忠魂”,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读懂“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深刻内涵,在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中夯实民生“基本盘”,让“忠魂”成为强化“一老一小”等重点民生保障服务、兜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精神铠甲”。
练就扛得起使命的“铁肩”,让担当如剑般刚劲。在百团大战的激烈斗争中,面对装备悬殊的困境,八路军将士以“剑破九霄”之力扛起“向死而生”的责任担当,用血肉之躯挺起民族救亡的重任,彰显了“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在乡村振兴“第一线”、基层治理“最前沿”、信访维稳“矛盾窝”中挺膺担当时代使命,练就能担重任、可堪重用的“铁肩”。面对党的建设制度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干部队伍建设、机构改革、履责事项清单梳理、乡镇党建办规范化建设等改革发展中的新挑战新任务,既要有“逢山开路”的闯劲,也要有“绣花功夫”的韧劲,把使命扛在肩上、把责任刻在心头,让“铁肩”真正能扛事、扛重事、扛成事。
锤炼挺得起风骨的“硬脊”,让风骨如剑般挺拔。铁的纪律、严的标准保障了百团大战的有序推进,破袭正太路、血战狮脑山、攻坚娘子关,八路军将士用“宁可前进一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的风骨诠释了中华民族“御外侮、不屈服、打不倒”的硬气。新时代党员干部,要绷紧纪律规矩这根弦,保持清醒头脑,经常对照党章党规党纪“正衣冠”,勇于“刀刃向内、刮骨疗毒、去除病症”,在红脸出汗中淬炼“挺得直、站得稳、行得端”的党性,弘扬“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以正气、底气、硬气为强支撑,做一个如剑般挺拔的堂堂正正、光荣自豪的共产党人。
回眸历史,百团大战的“利剑”早已化为精神的火种,成为激励一代代共产党人奋勇向前的“燎原之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以纪念碑为镜、以英雄为范,锻造“剑指苍穹”的“铁肩硬脊”,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中,书写属于新时代党员干部的“亮剑”传奇!(供稿:李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