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财税竞技燃爆盛夏 2银3铜尽显锋芒
2025年08月07日 11:16
来源:中新网山西
 

  中新网山西新闻8月7日电 8月2日,第三届“天扬杯”建筑业财税知识竞赛在北京圆满落幕。中国能建山西电建荣获5个奖项,其中由赵静、芦倩、岳莲、孟佳组成的“中国能建晋电财赋”队获得决赛团体银奖,赵静获得个人赛银奖,芦倩、岳莲、孟佳分别获得个人赛铜奖。

 

  “知识是融会贯通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对我们后续提升专业技能非常有帮助。”决赛铜奖获得者岳莲这样说。

  本届竞赛历时8个月,分为个人赛和团体赛,涵盖初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竞赛启动之初,公司将这次竞赛作为财务专业系统的“练兵场”。财务与产权部精心组织、全员备赛,从一线财务人员到管理骨干,190人报名参赛,学习热情如星火燎原,迅速成为提升整体团体专业能力的引擎。

 

  “今年竞赛新增了不少财税新规,每一条都像需要拆解的关卡。”决赛铜奖获得者芦倩说。

  进入复赛,考题难度显著提升,新增案例分析、实务操作等题型,更注重综合运用能力。为此,团队采取“自学+集训”双轨模式:白天大家集体培训,闲暇之余处理工作,晚上加班刷题,休息日全部用于模拟考试和专题研讨,指定班主任带领大家进行知识复盘,针对复赛的题型特点,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大家你追我赶又互相激励,心里只有竞赛,什么都顾不上了。”参赛领队贾彭雁回忆道。

 

  “这次竞赛我铆足劲头,一定要补足遗憾,取得更好成绩。”决赛铜奖获得者孟佳说。系统性地自学计划与针对性的集中培训相结合,让热爱学习成为团队的鲜明特质。这种自上而下的学习热情,不仅催生了一批精通业务、勇于突破的技能先锋,更让人才成长的土壤愈发肥沃,形成了“培养一个、带动一片、涌现一批”的良性循环。

  “这次有124人晋级复赛、9人入围决赛,在备赛中形成了“比学赶帮超”氛围。我们持续深化‘1+5+N’人才工程落地,把竞赛中的培养模式转化为常态化人才培育机制,目的就是要打造更多高素质财赋人才。”财务与产权部负责人刘向荣坚定地说。

 

  本届竞赛参赛规模创历史新高,共有95550名选手、1819支团队报名参赛。经过激烈角逐,中国能建88名选手晋级个人决赛,42个团队晋级团体复赛。其中,山西电建9名选手晋级个人组决赛,4个团队晋级团体组复赛。

  “这次竞赛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决赛的银奖,更是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赋能的本领。”决赛银奖获得者赵静在赛后这样感慨地说。

  在比拼中习得的专业知识,正悄然转化为实际工作中的底气与能力。以赛促学的经历,为财务人员专业水平的持续提升、为各类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奠定了坚实基础。从赛场到岗位,从理论到实践,知识的价值在“产赛融合”中不断彰显。

 

  “从首届的籍籍无名,到第二届的团体铜奖,再到第三届的团体银奖,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与跃升。”公司总会计师雷晓霞这样认为:“财务系统的这一场硬仗,凝聚了公司上下的全力支持,展现的是山西电建的意志和形象。是公司的大力支持,给了大家冲击奖牌的信心和目标;是各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给了大家拼搏到底的勇气和担当;是团队和同事的力量,让大家一往无前的艰辛付出。”

 

  选手前方备赛,同事后方加班;大赛在即,模拟考试系统连夜搭建;加班加点,团队定制“能量包”及时到位,这些打破“部门墙”的通力协作,正是山西电建参赛团队最有力的保障。

  在这场高手云集、巅峰对决的建筑业财税专业赛事中,“中国能建晋电财赋”队作为集团5个代表队之一,与中交、中国电建、中铁等实力雄厚的集团企业同台竞技,参赛团队顶住压力,凝心聚力,全力以赴。无论是知识问答还是案例分析,队员们都展现出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卓越的分析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经过数轮角逐,赛事共评选出团体组金奖20名、银奖40名、铜奖105名。山西电建成功占据一席,摘得沉甸甸的团体银奖。

 

  这样的竞赛成绩,不仅在行业舞台上放大了“中国能建”母品牌和“山西电建”子品牌的影响力,更以实打实的成绩显著提升了公司在建筑业财税领域的行业美誉度。这一成果完美诠释了“品牌战略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核心要求,实现了竞技成绩与品牌建设的双重丰收。

 

  荣誉是起点,更是动力。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先文出席了这次竞赛总结座谈会。他向获奖选手表示祝贺,并提出了期望:要持续深化“以赛促学、以赛促干、赛产融合”的实践路径,把赛事中锤炼的拼搏精神、积累的实战经验转化为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动力,让涌现出的“一流人才”创造出更加出色的“一流业绩”,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增光添彩。(完)(邢楠  宋瑶)

【编辑:任曼曼】
中新图片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