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西新闻8月11日电 一株随风飘来的“美丽”植物,一只不起眼的小飞蛾,都可能暗藏杀机,成为威胁农田生态安全的“隐形刺客”。守护绿水青山,不仅需要情怀,更需要科学的“火眼金睛”和扎实的行动。这个夏天,山西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的青年学子,将专业知识化作了守护乡土生态的青春力量。
近日,山西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深入山西省汾阳市,开展了为期四天的农业外来入侵物种系统调查。这群“植物医生”和“昆虫侦探”们,将实验室和课堂所学搬到了田间地头。
队员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跋涉于农田、果园、林地、沟渠等多种生境。他们的目标明确:精准“揪出”反枝苋、番茄潜叶蛾等6种对本地生态系统构成严重威胁的外来入侵“刺客”,详细记录其分布范围、种群密度等关键信息。
同时,队员们走访农户、发放问卷,深入了解当地在防治外来入侵物种上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需求。四天下来,大量一手有效数据被采集记录,这些珍贵的“生态情报”,为汾阳市制定更精准的防控策略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队员们也在实践中锤炼了专业技能。
科技赋能科普,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除了严谨的调查,实践队还创新科普形式,精心设计制作了“植保扑克”。在杏花村社区,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活动吸引众多居民。扑克牌上,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各种常见外来入侵物种及农业害虫的“通缉令”——清晰标注其形态特征、危害方式及防治要点。
队员们现场讲解、互动问答,并辅以昆虫实物标本,让原本抽象的“入侵者”变得触手可及。居民们饶有兴趣地参与,“在游戏中学习,在互动中明理”,轻松掌握了识别和防控这些“生态刺客”的知识。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有效提升了社区居民的生态安全意识和主动防范能力。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是植保学院学子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主战场的生动体现。他们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科技武装行动,在服务乡村中增长见识、锤炼本领,深刻理解了守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的重大意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