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西新闻8月14日电 当前,玉米正处于灌浆期,然而久旱天气为玉米生长带来极大“烤”验。为最大限度减轻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区农业农村局第一时间制定实施农业防灾减灾方案,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在重点区域开展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作业,打响抗旱保收攻坚战。
在潞城区店上镇邱壁村,多架植保无人机在技术人员精准操控下有条不紊地开展飞防作业。伴随无人机运转时发出的“嗡嗡”轰鸣声,水雾从天而降,化作滴滴甘霖为玉米披上抗旱防病“外衣”。现场飞防作业技术人员田军宏告诉记者:“目前正是玉米螟、大斑病发病的关键时期,这次飞防主要采用杀虫剂、杀菌剂、生长调节剂、以及飞防助剂,混合喷施玉米,使玉米达到防治病虫、补充营养,最终达到增产增效等多重作用。”
此外,记者还从潞城区农业农村局植保站站长申爱英处了解到,经过前期普查调研,发现该区店上镇病虫害情况最为严重,其次是翟店街道小天贡村和潞华街道儒教村,共计12500亩玉米种植地被纳入到飞防作业实施范围内,预计十天左右时间全部完成。
开展飞防作业不仅能够有效将病虫害发生控制在百分之五以内,在保障粮食稳产丰收同时,也让广大种植户吃下一颗“定心丸”。邱壁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苏慧林说:“我们村今年种了2000多亩玉米,幸亏区里和镇上组织专业的飞防队伍来村里进行防灾减灾作业,希望今年的秋粮有个好收成。”
在及时开展飞防作业的同时,科学灌溉也不能少。除了滴灌、喷灌、渗灌等现代节水灌溉方式的普遍使用,还有不少地区采用传统灌溉渠为作物补足水分。相隔不远处的店上镇河湃村便是如此,跟随当地村民脚步,记者来到这条修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灌溉渠前,这不仅是农业发展和水利建设的智慧结晶,更是凭借操作简便、维护简单一度成为种植户的“得力帮手”。该村支部委员亓爱斌说:“河湃村有七百余亩玉米地,属于高标准农田,主要是利用灌溉渠开展灌溉作业。目前,我们一共有两道灌溉渠,都是七十多年前修建的,现在还用得好好的,每道渠长将近一千米,二三十米一个口,可以满足三亩多亩地的浇灌需求。”
从科技赋能的飞防作业到久经考研的灌溉技术,此刻正汇聚成为抵御旱情的强大力量,在筑牢秋粮“生命线”的同时,也绘就了秋粮丰收的希望图景。“接下来我们将根据气象预报,开展防旱抗旱的同时,做好旱汛急转的准备,通过各项措施确保全区秋粮高产丰收。”申爱英说。(完)(孙超 赵亚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