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西新闻8月29日电 大同云州区唐家堡村的黄花基地里,黄花茎秆托起金色花苞,在夏风中摇曳生姿。近日,山西大学新闻学院“星火弘新”实践队走进大同三利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对公司董事长庞乃东进行了深度专访。这位大同市、云州区两级人大代表,正带领乡亲们用一朵朵黄花铺就致富路。
“三利之名,承载着我们的初心。”庞乃东向正在三利公司参观学习的师生们娓娓道来,“利农、利民、利国——这三利是我们企业发展的根脉。”作为土生土长的云州人,他深知这片土地的神奇:独特的昼夜温差、肥沃的火山土壤,孕育出品质卓越的黄花菜。而如何让这“土地的金子”真正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花”,是他十年如一日探索的课题。
三利内涵:一朵黄花的富民密码
在黄花展览馆,庞乃东如数家珍地展示着企业的创新成果。从传统的晾晒黄花到深加工的黄花酱、黄花啤酒、黄花烧麦,再到远销美国、加拿大、日本的精品礼盒,三利公司构建了完整的产业链条。“我们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农民只管种,我们来包销。”他指着墙上的数据图介绍,目前公司带动全区种植黄花17万亩,惠及农户3.2万户,户均增收1.2万元。
此刻,工人们正将刚采摘的黄花送入现代化生产线。庞乃东特别强调科技赋能的重要性:“我们引进冻干技术,开发出即食黄花产品,把保鲜期从几个月延长到两年,附加值提高三倍。”从田间到餐桌,一朵黄花串联起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正是“利农”理念的生动实践。
代表答卷:黄花田里的民生温度
“三利不是商标,是刻在骨子里的承诺。”庞乃东的声音沉静而有力。上世纪90年代,这个火山脚下的农民儿子,看着乡亲们守着优质黄花却愁销路,毅然放弃工厂工作,踏上走南闯北的黄花经纪人之路。一袋袋杂粮、一筐筐黄花,被他肩挑背扛送出大山。2004年,他倾力创办三利公司,只因一个朴素的信念:“农民的血汗,不该被黄土埋没。”
作为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庞乃东的履职始终与黄花产业紧密相连。他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建言献策,推动政府加大对黄花产业的扶持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庞乃东走进标准化种植基地,蹲下身拨弄着翠绿的植株:“这些年我提的建议,件件围着黄花转——从节水灌溉到有机认证,从电商物流到品牌建设。”
花开世界:小黄花的振兴宏图
站在新建的观光栈道上,庞乃东描绘着更广阔的蓝图:“我们要打造黄花主题公园,发展研学旅游,让游客春天看花海,夏天采鲜菜。”在他眼中,黄花不仅是农产品,更是文化载体。公司建设的萱草文化展厅,系统梳理了“忘忧草”从《诗经》记载到现代食用的三千年文化脉络,正挖掘着其千年文化内涵。
如今,在省市区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政策精准扶持下,三利公司积极发挥带动作用,引领大同市云州区黄花产业蓬勃发展,不仅让企业自身不断壮大,更让这一特色产业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坚实支柱。曾经的小黄花,变成了村民们增收致富的“黄金花”,黄花种植户的收入逐年攀升,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庞乃东表示,未来三利公司将继续秉持“利农、利民、利国”的理念,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产品品质,拓展市场空间,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贡献更大的力量,把云州黄花打造成中国农产品‘走出去’的金名片。”
夕阳给万亩黄花基地镀上金边。庞乃东站在田埂上,身后是怒放的黄花海。从大同市、云州区两级人大代表履职到企业创新探索,这位黄花产业的领路人,正用“三利”初心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当小黄花连通国际市场,当忘忧草承载民生期盼,云州大地上,一曲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交响乐已然奏响。(刘熺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