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西新闻9月8日电 题:山西太原“90后”新农人:走出“鱼菜共生”致富新路
作者 高雨晴
“我们每座大棚里都配有一个大圆桶,养殖鲈鱼、锦鲤等品种。去年除出产了2万斤鲜鱼外,大棚每个月都能产一茬叶菜,36栋大棚每茬叶菜产量近2万斤,全部销往太原市主城区的生鲜超市。”在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刘家堡乡王吴村,李良一边指着圆桶一边介绍。
“90后”李良曾是一名军人,2016年从部队退伍后回到家乡山西太原,选择投身农业,成为一名“新农人”。如今,作为山西汇众苗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他通过几年时间探索出“鱼菜共生”模式,带动当地大棚蔬菜产业升级,促进农户增收。
李良介绍,“鱼菜共生”模式将水产养殖和无土栽培蔬菜技术结合,使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间达到生态平衡,不添加化学药剂,不会造成污染排放,是可持续、循环型、无污染、无公害模式,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绿色循环农业。
“原本单一卖菜只有一份收入,加了鱼之后就多一份生产价值,而且经济效益较高。”李良告诉记者,“鱼菜共生”大棚用水仅是传统蔬菜大棚的5%至10%,一个大棚年产值15万元左右。
除经济效益高外,“鱼菜混养”还具备很多优势。“一是蔬菜品质高,日光温室内种植的生菜、小叶菜等;其次鱼类品质高,日光温室养鱼受室外温度影响较小,可饲养鲈鱼、石斑鱼等高档鱼种,且鱼肉口感好;还有环保效益高,先养鱼再种菜,水资源实现循环利用。”李良说。
“鱼菜共生”模式不仅带动当地大棚蔬菜产业发展,还为农民开辟了增收新路径。在基地大棚内忙碌的工人,均来自周边村庄,长期工年收入可达到7万元至8万元。
这一生态系统既是“绿色工厂”,也是观光园和科普课堂,其新颖的生产模式吸引了众多观光客,其中不乏小学生。除草、搭架、采摘……他们在此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在劳动中体会耕耘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
谈及养鱼的艰辛,李良说,“刚开始接触时,并不懂如何养鱼,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自己慢慢摸索出一些经验。看着小鱼苗长成大鱼,心里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在他看来,做一名“新农人”并非易事,需要耐得住寂寞,而日后发展规模,取决于自身努力、热爱以及积累沉淀。“下一步,我们计划将其打造成鱼菜共生示范基地,成为市内乃至省内的代表和亮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