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忻州岢岚县农村党员“充电”焕新 奏响乡村振兴“红色强音”
2025年09月30日 13:45
来源:中新网山西

  中新网山西新闻9月30日电 “这辈子没想到还能走进县委党校学习,心里又激动又踏实!”近日,在忻州市岢岚县委党校2025年农村领域基层党员培训班开班仪式上,有着41年党龄的岚漪镇乔家湾村党员亢素林难掩兴奋。此次培训聚焦“补位农村党员学习空白”,专门挑选116名近年来未进过县委党校培训的农村党员,让他们时隔多年重返“红色熔炉”,在理论滋养与技能赋能中,重拾干事热情,也为加强基层党建、激活乡村振兴的“神经末梢”注入了强劲动能。

  “盼了多年的机会,终于等到了”——一场“精准补位”的培训邀约

  “以前村里组织学习,多是在村委会读文件,想听点深的、学点开窍的,总觉得不够劲儿。听说县里要专门给我们这些‘多年没进过党校’的老党员开班培训,我头天晚上就把老花镜擦了三遍,还让孩子帮我把电动车充满电!”有着33年党龄的西街村党员王海斌,培训第一天就提前半小时到了教室。

  此次培训是岢岚县委组织部为落实中央党校一号文件及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五年规划要求的具体实践。不少农村党员虽扎根一线多年,熟悉村情民意、善于调解矛盾,却因年龄偏大、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原因,在政策理解、数字化技能等方面存在“知识断层”。有的对信息化、数字化一知半解,缴纳社保时还得托年轻人;有的对新政策理解不深,宣传时总用“老办法”;还有的因缺乏最新理论武装,面对村民疑问时“心里没底”。

  “老党员是农村党组织的‘基石’,不能让他们因‘知识断层’掉队!”基于此,县委组织部联合各乡镇,通过筛选,最终确定116名参训学员,他们平均党龄15年,最长党龄达41年,其中有43人近15年未参加过县级及以上培训。这些老党员与年轻党员共同组成“新老搭配”学习班,让“老经验”遇上“新方法”。为了让老党员“学得舒心”,党校还特意调整了教学安排,上课时间避开农忙,每天上下午各排2节课;讲义印成大字版,重点内容着重标注;还专门准备了开水壶并随时补充热水——这些“贴心细节”,让党员们一进党校就感受到“家的温暖”。

  “课听得懂、用得上,比在家看电视强百倍”——一堂“量身定制”的成长课程

  “以前听人说‘乡村振兴’,总觉得是村干部的事,今天听老师讲‘产业振兴要靠党员带头闯’,再看咱们县李家沟乡水草沟村让村民人均年收入翻番的例子,我才明白,咱普通党员也能当‘领头雁’!”在《支部引领农村发展,农机助力乡村振兴》课堂上,三井镇普通党员高宝堂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农机合作社”“合作社运营模式”,还特意用铅笔圈出“共享农机”的具体做法。

  为了让党员“听得进、学得会、用得上”,县委党校打破“填鸭式”教学,量身设计了“理论+实操+案例”的课程体系。讲师用“方言讲政策”“故事讲理论”,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就结合农村养老、医疗保障等民生变化;讲《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就用警示教育片结合身边的反面典型,进一步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增强了“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的自觉。

  实操课更是让老党员们“过足了瘾”。在实操演示环节,党校年轻讲师乔吉伟利用投屏功能手把手教大家用“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小程序查补贴、用“学习强国”看农业技术视频、用微信建“党员联户群”、用“三晋先锋”学习最近的新闻资讯——61岁的咸康村支委委员王全仁学得很认真,不仅学会了用手机拍农产品照片发朋友圈,还帮同桌的老刘也注册了电子医保凭证,“以后村里老人问我怎么查医保缴费记录,我再也不用‘打马虎眼’了!有了电子医保凭证,今后出门买药可以不带卡了。”

  “以前总觉得政策离自己远,这次听课才知道,国家对农村养老、土地流转的政策这么实在!”西豹峪乡前西豹峪村张志全,笔记本上记满了密密麻麻的重点。培训间隙,他还主动找同桌的年轻党员请教“如何用微信小程序帮村民代缴医保”,原本“怕学不会”的顾虑,变成了“越学越想学”的热情。

  “不光学了本事,还找到了‘老伙计’”——一段“双向奔赴”的温暖同行

  “张大哥,你还记得不?十几年前咱们在县里的农民技能培训班是前后排,没想到今天在党校又遇上了!”培训间隙,宋家沟镇的张建国和水峪贯乡的王保国认出了彼此,两人拉着手聊起了村里的事,从“种庄稼的新技巧”聊到“村里年轻人外出务工的烦恼”,越聊越投机。

  此次培训不仅是“学习课”,更是党员们的“重逢会”。培训班特意组织了“故事分享会”,让党员们带着珍藏的“宝贝”分享——有着33年党龄的石窑坪村党员崔明科,分享了他这些年帮村民解决困难的日记本,“1995年帮村头王大爷修漏水的屋顶,2008年组织党员帮村里抢收作物,2020年冬天在村卡口防疫执勤”,一页页字迹虽有些模糊,却满是老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为了让“新老党员互学互促”,培训班还安排了年轻党员担任“学习助手”,一对一帮扶老党员,帮他们整理笔记、教授手机软件操作等,还向他们请教“如何与村民打交道”“怎么化解邻里矛盾”。“以前觉得老党员思想‘保守’,没想到他们懂得比我多,比如李大爷教我‘调解矛盾要先听对方说满三分钟’,比我在书本上学得管用多了!”北道坡社区的年轻党员小杨说。

  “回到村里,我要干出点样子来”——一份“学以致用”的责任担当

  除了内容丰富的课堂讲授,培训还安排了重温入党誓词、观看红色电影、分组研讨交流等环节。在庄严肃穆的报告厅,百余名党员紧握右拳,面对鲜红党旗,铿锵誓言再次回响。许多头发花白的老党员眼含热泪,仿佛回到了激情燃烧的入党时刻。

  培训班组织全体学员观看了党史题材影片《建国大业》。从“重庆谈判”的艰难博弈,到“开国大典”的庄严时刻,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让学员们深刻感悟革命先辈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付出的牺牲与奉献。“看完影片,我更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作为村干部,我要带领村民守住这份‘来之不易’,把村子建设得更好。”来自宋家沟村的李爱岚这样说。

  “这次培训,就像给我这辆‘老自行车’全面检修、上了油、充了电。”一位老党员在结业分享时动情地比喻,“感觉干劲更足了,方向更明了。虽然年纪大了,但为村里做贡献的心永远不会老!我觉得还能跟着时代再往前走一大步!这几天学的东西,比我过去10年学得都多!回到村里,我先把‘共享农机’的办法跟村支书说说,再帮村里的老人把电子医保都弄好,”培训结业那天,王保国的笔记本上,已经列好了“回村行动计划”。

  “以前总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干不了啥大事,现在才知道,只要肯学习、肯琢磨,老党员也能发光发热!”李建国感慨道。类似的培训还将继续,按照县委组织部培训规划,未来五年内要确保各领域党员分批次全覆盖进入县级党校接受培训——“我们要让每一位老党员都感受到,组织从未忘记他们,乡村振兴的路上,需要他们的力量!”

  两天的培训转瞬即逝,116名新老党员已回到各自的岗位,他们带着满满的“收获”,活跃在田间地头、村民家中:有的在村委会办起“小课堂”,给村民讲党校学到的政策;有的帮村民在网上销售农产品,还有的牵头清理村里的卫生死角,带动村民一起改善人居环境。这些“久别重逢”的党员,正以干劲十足的劲头,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续写着属于他们的“红色篇章”,也为推动岢岚县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基层党员的智慧与力量。(完)(岢岚县委组织部供稿)

【编辑:任曼曼】
中新图片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