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西新闻10月11日电 山西省祁县经济开发区以实际行动传承发扬晋商文化以“诚以待人、以义制利”为精髓,将“亲商、重商、安商、富商”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强调信誉与共赢,通过构建“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全周期、有温度的服务体系,为入园企业营造了涵盖全经营环节的营商环境沃土,推动园区经济的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模式创新:跑出项目落地“加速度”
行政审批效率是营商环境的“晴雨表”。祁县经济开发区聚焦证照办理和项目建设中的痛点、堵点,通过“三聚焦”改革,即减环节、减跑动、减时限,显著提升了行政审批效率。设立“营业执照专职代办岗”,提供从名称核验到线上申报的全链条服务;推行“一人通审”机制,将多个审批岗位合并,并建立“5分钟响应”线上咨询、“3小时出照”绿色通道,让企业切实感受到了“祁县速度”。
针对项目建设中的复杂手续,开发区实施“赋权+派驻+代办”政务服务模式。通过联合自然资源、人社、环保、消防等部门,成立土地报批专班、派驻专人入驻企业服务中心,将“全代办”事项清单不断扩容。这种模式不仅打破了部门壁垒,更将服务窗口前移至企业“家门口”,有效降低了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今年以来,开发区为12个新建项目“量身定制”手续办理方案,主动协调解决立项、规划等难题,确保项目顺利开工,全代办事项办结率与好评率均达到100%。
多元赋能:搭建政银企、产学研合作“连心桥”
为破解企业发展中的“成长烦恼”,开发区积极扮演“超级店小二”的角色,在融资、人才、技术等关键领域为企业赋能。
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瓶颈,开发区于8月29日举办“聚力赋能助推发展”合作交流会,构建“政府搭台、金融助力、担保增信、企业唱戏”的四方联动机制。会上,民生银行推出“园区贷”“绿色贷”等定制化金融方案,山西再担保集团提供增信支持,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宝贵的金融活水。
面对企业用工需求,开发区通过“线上+线下”双向服务,打造“一站式”招聘平台。线上,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矩阵扩大招聘信息曝光量;线下,组织企业参加“春风行动”等大型招聘会,并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企业与山西财经大学等高校建立产教融合基地。以山西瑞吉中通物流为例,2023至2025年间,开发区通过“一对一”帮扶,为其成功招聘员工超1200名,有力保障了企业的正常运营。
为推动水泵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开发区积极牵线搭桥。8月28日,邀请兰州理工大学温州泵阀工程研究院专家团队来访,为本地泵业“把脉问诊”,并就共建联合研发中心、共享“智力”资源、促进成果转化达成合作意向。此外,还组织泵业企业赴上海参加国际泵阀展览会,学习前沿技术,拓展国际市场,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创新动力。
全程护航:筑牢安全生产与绿色发展“生命线”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绿色是发展的底色。祁县经济开发区始终将安全生产和绿色转型摆在突出位置,为企业行稳致远保驾护航。
在安全生产方面,开发区通过多元宣传、精准排查、专业指导、强化演练四项举措,压实企业主体责任。今年以来,邀请专家开展4次园区企业安全培训,多次组织线上安全培训,开展“查找身边安全隐患”活动,对全部企业进行检查,发现并推动整改百余条隐患。通过在山西统一企业开展火灾应急演练等实战活动,全面提升了园区的应急处置能力。
祁县经济开发区因地制宜推动园区能源结构优化和企业用能方式变革,推动园区能源结构优化升级。山西顺开热力有限责任公司投资新建的热力管道输送项目,该项目工业蒸汽不仅能提升周边企业用能效率与经济效益,还可为企业用户提供碳足迹追溯支持,助力出口产品应对国际碳关税政策,增强绿色竞争力、产品国际认证合规性与市场竞争力。而近期成功引进的两个总投资9.7亿元的新型独立储能项目,也将助推园区构建清洁、高效、智能的现代能源体系。
从行政审批的“一窗通办”到融资需求的“一企一策”,从人才招聘的“一站服务”到产业升级的“一线牵引”,从安全生产的“一抓到底”到绿色发展的“一图作战”,祁县经济开发区正以润物无声的“有温度的服务”,践行着新时代的晋商精神。这种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服务效能为支撑、以发展共赢为目标的闭环服务模式,不仅激活了企业的内生动力,更吸引了优质项目的纷至沓来,为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完)
(刘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