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直击“数智”工地 围观新质“剧透”
2025年10月14日 10:15
来源:中新网山西

  中新网山西新闻10月14日电 题:直击“数智”工地围观新质“剧透”

  作者  邢楠  张呈  翔李曼

  “身份验证已核实,请按要求佩戴安全帽入场。”电子音清脆响起,道闸应声而启。这一幕不仅发生在中国能建山西电建承建的第四师可克达拉2×350兆瓦热电联产EPC项目现场,更正逐步成为该企业工程项目数智化管理的标配。

第四师可克达拉2×350兆瓦热电联产EPC项目入场刷脸闸机

  近年来,中国能建山西电建以“精益即增效”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数智化建设纳入企业发展全局。以数智化重塑为核心手段,推动智慧工地管理升级,实现数据要素价值提升,全面推进项目全生命周期数智化管理,从根本上推动企业从“传统施工者”向“智慧建造服务商”转型。

  该公司着力打造了覆盖“感知--分析--预警--指挥”全流程技术应用矩阵,第四师可克达拉2×350兆瓦热电联产EPC项目作为数智化实践的重要载体,正成为山西电建展示科技实力与精益管理深度融合成果、传递智慧建造理念的重要窗口。

第四师可克达拉2×350兆瓦热电联产EPC项目

  感知:全域数据实时捕捉,织密工地“神经网络”

  在数智工地的管理体系中,“感知”是根基。山西电建通过部署物联感知设备,为工地装上“千里眼”与“顺风耳”,实现对施工全场景、全要素的实时数据采集,构筑起项目管理的“数智基底”。

  项目现场,塔吊吊臂运转不息,其顶端的塔吊安全监测系统时刻捕捉着吊重、幅度、高度等关键数据,确保重大件吊装安全。“空中哨兵”无人机常态化自主起飞、自主巡航,覆盖10公里半径,高清影像实时回传,极大地拓展了管理视野。环境监测设备守护绿色施工底线,精准识别0.3-10μm粒径的扬尘颗粒,实现PM2.5、PM10浓度及环境温湿度的实时采集。具备活体检测功能的“刷脸”闸机,实现人员身份精准核验,构建起人员精准管理的首道技术防线。遍布各作业面的人员定位微型基站,适配基坑、脚手架、高空平台等复杂施工场景,实时捕捉现场人员的位置信息与移动轨迹。

  这张无形的“神经网络”,是山西电建践行数智驱动理念,实现“一切业务数据化”的初步成果,为精细化管理和科学决策奠定了坚实基础。

颗粒物(扬尘)在线监测仪

  分析:数据驱动精准研判,破解管理决策难题

  海量数据唯有经过深度“分析”,才能转化为洞察与价值。山西电建充分运用AI、大数据等核心技术,对感知层汇聚的数据进行智能处理与深度挖掘,推动项目管理从传统的“经验依赖”向现代的“数据驱动”跨越。

  在指挥中心,基于数字孪生技术构建的进度管控体系,能够自动完成实际进度与计划蓝图的多维度校验,并通过AI分析实时识别进度偏差风险。“这使我们牢牢掌握了项目管理上的主动”可克达拉项目总工程师李志勇表示,“通过数据分析,我们能精准定位效率瓶颈,比如识别出特定环节资源投入的不足或设备利用率的低下,从而实现降本增效。”创新的VR安全教育体验数据也被纳入分析体系,系统通过分析不同工种人员在模拟事故场景下的反应与知识掌握度,让安全管理从“一刀切”转向“精准滴灌”。依托便携式智能终端开展的日常安全与质量巡检,可实现现场操作与远程协同联动,巡检人员远程标注隐患位置、拍摄高清佐证照片,实时将隐患数据上传,一键触发整改流程直至监督闭环。此外,智能化的用水用电管理,能按日、周、月生成能耗分析报表,对比不同作业面的能耗差异,自动识别“设备空载耗电”“水管隐性泄漏”等问题。

开展VR安全教育体验

  预警:风险隐患提前识别,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预警”是数智工地的“安全哨”,也是山西电建坚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科技利器。基于实时感知与智能分析,系统能够敏锐识别各类潜在风险,实现从“事后补救”到“事前防范”的根本性转变。

  “厂前区发现未规范佩戴安全帽人员!”指挥中心的警报声,正是AI智能识别系统在发挥作用。类似的预警场景已成为常态:塔吊运行参数一旦异常,系统立即告警,防范设备故障;扬尘浓度逼近阈值,预警直达责任人,驱动快速降尘响应。这种主动式的风险防控模式,极大地提升了项目的本质安全水平,将中国能建“十二个到位”安全生产要求落到实处,筑牢了高质量发展的安全基石。

第四师可克达拉2×350兆瓦热电联产EPC项目智慧指挥中心

  指挥:指令高效精准下达,实现管理闭环落地

  “预警”之后的关键在于“指挥”。山西电建通过构建智慧指挥中心,打造了“统一调度、快速响应、闭环管理”的中枢神经系统,确保每一项指令都能精准触达、高效执行。

  当安全预警响起,处置指令会即刻下发至相应区域的安全员,要求限时处理并反馈结果,形成严密的“预警——指令——处置——反馈”管理闭环。在日常运营中,“指挥”的高效协同优势更为凸显。可克达拉项目安全总监郑玮通过指挥大屏统览全局,指令精准直达:“下午入场前,重点检查防护用具和技能证件,尤其是特殊工种人员,绝不能漏项!”这种扁平化、可视化的指挥模式,有效避免了信息衰减与执行偏差。

  “过去管工地,靠的是‘铁脚板’和‘大嗓门’,管理粗放且易有疏漏;如今依托‘数智’技术,我们实现了‘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程’,管理更精准,决策更科学,效率自然大幅提升!”可克达拉项目负责人郑保虎的感慨,印证了数智化转型为传统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带来的深刻变革。

第四师可克达拉2×350兆瓦热电联产EPC项目智慧指挥中心

  截至目前,山西电建的数智化实践已结出硕果:无人巡检技术陆续应用于重点项目,AI、BIM等前沿技术在智慧工地、智慧电厂、智慧电网、智慧能源及智慧园区等多个业务领域深度渗透、开花结果,持续推动数智技术与核心主业的创新融合。

  数智为舟,精益为桨。这场关于智慧建造的“剧透”,早已不是未来构想,而是正在笔下生动铺展的现实答卷。山西电建以科技的温度与管理的精度,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的数智力量。(完)

【编辑:任曼曼】
中新图片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