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一座城市的文明蜕变与荣光:太行绘新景 文明满晋城
2025年10月23日 15:48
来源:中新网山西

  中新网山西新闻10月23日电 丹河碧波潺潺,流淌着城市变迁的故事;街巷灯影点点,弥漫着文明浸润的温度。从鳞次栉比的楼宇间,到蜿蜒舒展的山川里,从熙攘热闹的市井中,到静谧祥和的乡村内,一场由内而外的文明蜕变,正在山西晋城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徐徐展开。

  近年来,晋城以破竹之势在文明征程上大步前行,加快推动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转变。今年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的喜讯,为这份荣光写下生动注脚,晋城稳稳守住“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漫步晋城,一个个新建改造的公园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资料图片) 太行日报供图

  民生为笔 在城市肌理上书写温暖答卷

  晨光初绽,68岁的李余清在景德公园的石径上打太极,身后是新栽的树木与蜿蜒的步道。“以前这里杂草丛生,现在成了附近居民的‘后花园’。”老人的笑容里,藏着晋城更亮丽的城市容颜和触手可及的幸福质感。

  如今,漫步晋城,一个个新建改造的公园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新改扩建的92个公园、游园和城市广场,改造提升的48公里生态廊道,共同织就了一幅“开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生态画卷。

  近年来,晋城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将城市文明建设与城市更新、生态环保、社会治理、民生保障深度融合,用一场场精细化的治理“微手术”,持续提升城市的颜值、气质与温度。

  城区西后河社区的居民记得,改造前的楼道里堆满杂物,下雨天污水横流。如今,434个老旧小区改造完成近90%,外墙穿上保温“新衣”,空中“蜘蛛网”消失不见。更贴心的是智慧城管平台的上线,8.5万余个新增停车位盘活闲置地块,“停车难”投诉量有显著下降。

  同时,作为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晋城投资17.73亿元完成97个项目,新增可透水面积79.54公顷,中心城区50%以上面积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9个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部优良,198条黑臭水体全面清零,丹河湿地成为170余种珍稀鸟类的栖息地。

晋城构建起一个多层次、全覆盖的阅读空间体系。(资料图片) 太行日报供图

  文化为魂 在传承创新中厚植文明底蕴

  在晋城阳城县,一场“文化+阵地”的融合实践正如火如荼。3个特色书院相继落成,东门广场24小时智慧书房等7个城市书房对外开放,40余个书香阅读驿站、30个重点农家书屋以及遍布各处的1200多个读书角,共同构建起一个多层次、全覆盖的阅读空间体系。

  近年来,晋城坚持培元固本,把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推出一批顺民心、得民意、解民愁的文明实践项目,打造叫得响、立得住、传得开的品牌,让文明建设渗透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吸引城市的每一个人。

  城区率先在全市开展“文明实践我行动·文明集市”活动;高平市全力打造“我们如此热爱高平”品牌,着力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陵川县按照“一广场一品牌、一公园一主题”的目标,重点打造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公园……

  文明实践在晋城绝非千篇一律,而是与地方文化特色深度嫁接。沁水县在湘峪村、豆庄村等传统村落建立文明实践点,开设国学讲堂、开展家风教育,为文化遗产保护注入新活力……这些探索,让文明实践不再是悬浮的标签,而是深深扎根于地方文化土壤的参天大树。

  伴随着文旅康养蓬勃发展,晋城大力推动阵地建设向文化富集地、网红打卡地等新业态、新场景和“云端”拓展延伸,让文明实践点星罗棋布、繁星点点,更加便民利民惠民。

“文明实践我行动·爱心送考”活动。 (资料图片) 太行日报供图

  全民共建 在点滴善举中汇聚文明力量

  2025年8月,9场文明集市主题活动在市区掀起一场“倡导文明风尚,共建城市文明”的活动热潮,通过各种方式培养民众的责任意识,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形成了全民响应、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文明实践我行动·爱心送考”活动是晋城持续时间长、辐射广、影响力大的公益活动品牌。活动运行18年来,构建起一套较为完整、成熟、高效的考生服务联动机制。

  用无私大爱抚养救治两名被遗弃的唇腭裂患儿的残疾父亲姚何林、多年不间断帮助他人的志愿者于建敏、热心文保公益事业的“中国好人”张秀荣、20多年坚持助人为乐的花甲老人张新虎、跳入4米深化粪池勇救男童的听障小伙刘小四……

  近年来,晋城始终以“德润之城”道德建设品牌打造为核心抓手,全力释放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让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持续为全社会输送正向能量。目前,全市已有1536人被表彰为各级各类好人模范、先进典型。(完)(袁泉)

【编辑:郭飞颖】
中新图片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