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上党区:绿色特色农业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2025年10月30日 19:52
来源:中新网山西

  中新网山西新闻10月30日电 秋日的上党区,田间地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从荫城镇西陕村的韭菜花基地到韩店街道桥沟村的葡萄采摘园,从东呈村的育苗大棚到苏店镇的千亩玉米田,一幅以绿色为底色、以特色为亮点的现代农业画卷正徐徐展开。近年来,上党区以绿色特优农产品专业镇建设为抓手,通过科学规划布局、延伸产业链条、强化品牌培育,走出一条产业兴旺、农民增收的乡村振兴创新之路。

  产业格局:四大集群构筑发展基石

  上党区立足资源禀赋已形成功能保健品、畜品、果蔬品、酿品四大绿色特优农产品产业集群。全区聚集了30余家绿色特优农产品企业,包括以振东五和医养堂、精草灵根食品为代表的功能保健品企业,以金科养殖、威杰禽业为龙头的畜品企业,以红都生态种植合作社、晓峰购销专业合作社为主力的果蔬品企业,以及以鹿鸣酒业、铁府醋业为核心的酿品企业。

  这些企业不仅是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更成为带动农户增收的重要载体。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上党区将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实现了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的良性互动。

  品牌建设:从“产品”到“品牌”的跨越

  品牌是现代农业竞争力的核心体现。上党区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现有山西功能农产品品牌2个(先生口服液、五红汤),地理标志农产品用标主体1个(玉的上党高粱),“圳品”1个(南莎姆葡萄酒),“有机早作·晋品”省域农业品牌2个(蓝莓桑菊茶、上党高粱)。截至2025年5月底,全区共有14家企业(合作社)的19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涵盖干鲜果、食用菌、粮食、酒类等多个品类。

  这些品牌成果的背后,是上党区对农产品品质的执着追求。在荫城镇西陕村,盛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利用当地土壤肥沃的优势,坚持施用农家肥,生产的韭菜清香味浓,加工成的韭花酱口味纯正,成为远近闻名的品牌产品。“我们通过‘合作社+农户+地域品牌效应’的模式,实现了韭菜从种植、销售到深加工的转变,韭花酱成了带动村民增收的新路径。”合作社负责人李俊玲介绍。

  现代化转型:科技赋能提质增效

  上党区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方式变革,推动农业从传统种植向现代化、智能化转型。

  在郝家庄镇南郭村,水清清农林科技有限公司的樱桃采摘基地采用水肥一体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土壤湿度和养分的精准调控。“今年我们棚里樱桃长势特别好,个头均匀、糖度高。”公司负责人郝广明表示,通过棚里与露天种植相结合的模式,基地实现了樱桃错季成熟,有效延长了市场供应期。

  在玉米产业方面,上党区推进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示范县创建,实施面积达10万亩。区农业农村局成立项目工作专班,组建10支科技小分队,在玉米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开展技术指导。“我们在示范区全面推行‘五统一’模式,通过良田、良种、良法、良机配套,推进小面积攻关和大面积均衡增产。”区农业农村局种植业股负责人韩国君说。

  科技赋能成效显著。苏店镇郝店村的张元生从2015年开始种植玉米,通过精细管理和科学施肥,亩产从最初的300公斤提高到600公斤以上,成为科技兴农的生动例证。

  产业链延伸:深加工提升附加值

  上党区坚持“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方向,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提升。

  上党区聚合丰高粱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当地不仅实现了5000余亩高粱的规模化种植,更延伸产业链建起加工厂。通过将高粱深加工为白酒、高粱挂面、高粱米等产品,显著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进而带动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增收。

  康益元农业产业园则致力于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园区不仅种植柴胡、党参、菊花等特色中药材,还自主研发养生茶并实现批量生产,“目前已形成了从种植、产品研发到销售的产业链,有力带动了周边群众增收致富。”

  晓峰蔬菜购销专业合作社建成了占地6500平方米的蔬菜育苗大棚和2000平方米恒温冷库,形成了育苗、种植、收购、销售等产销一体化模式。“年累计育苗接近1000万棵,可解决周边3000亩土地的种植需求。”合作社负责人胡晓峰介绍。

  产业融合:“农业+”激发新活力

  上党区积极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

  水清清农林科技有限公司计划扩建观光步道和农家乐,“让游客春赏花、夏采果、秋品酒,一年四季都能感受乡村生活的活力。”这种“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正在全区推广实施,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农旅产业链。

  一年一度的乡村振兴名优特产展销会也成为产业融合的重要平台。在2024年的上党区第四届展销会上,鹿鸣白酒、铁府陈醋、南莎姆葡萄酒、西火“十大碗”等“上党十品”集中亮相,通过线上线下互动推广,扩大了上党区名优特产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振兴成效:特色产业打开“致富门”

  产业发展最终要落实到促进农民增收上。上党区通过发展特色农业,有效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在苏店镇一家农业开发公司,农户张剑峰在技术人员指导下,种了一棚西红柿、一棚北瓜。“一个棚一年有五六万元收入,两个棚就是十几万元。”张剑峰的笑容,是上党区农民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实现增收的生动写照。

  该公司通过“公司+农户”的运行模式,统一选种、育苗、技术指导和销售,带动8家农户发展大棚蔬菜种植,同时吸纳周边15名村民在家门口打工增收。

  目前,全区种植干鲜果经济林3.2万亩,蔬菜5.4万亩,中药材0.5万亩,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园36个,新发展农业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250余家。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

  未来展望:绿色特色农业再出发

  立足新起点,上党区将继续科学规划农业产业布局,挖掘特色优势,做强产业支撑,从资金、政策、人才、技术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让特色农业发展跑出更快速度。

  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完善产业链条,强化品牌建设,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让更多优质农产品走出长治、走向全国,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从单一生产到全产业链发展,上党区正以绿色特色农业为笔,以广袤田野为纸,绘就着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正在变为现实。(完)

【编辑:郭飞颖】
中新图片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