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西新闻7月21日电 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义安镇立足实际,多措并举,全力助推产业多元化发展,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运用“1235工作法”激活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

确定一个总目标。
通过实施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专项行动,2年内,31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全部突破10万元,集体经济100万元以上村达到40%。通过“抓两头、带中间”,实现整体提升。

建立两个主体库。
按照“看得见、效益好、可持续、能带富”标准,建立全镇集体经济“项目库”动态管理,目前31个村(社区)均建立集体经济项目。依托辖区企业优势,建立帮扶主体库,目前入库企业62个。确定帮扶关系,实现“2+1”帮带,推进以工补农、以工促农、以工带农。

推进三方共收益。
坚持村集体、企业、农户三方互利共赢,企业主体以出资金、出技术为主,村集体投入资源、资产或资金,农户以家庭承包地或资金入股。

探索五种新模式。
资金入股型:降家寨村、北辛武村、田岳堡村以“三变改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契机,分别入股鑫参树煤化有限公司350万元、北辛武正骨专科医院150万元、山西科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50万元,每年获得固定分红29.5万元、13万元、10.5万元。

土地入股型:沙堡村成立介休市金沙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利用收割小麦后的耕地闲置期,流转土地1000亩规模化种植高粱;中街村流转农户土地2000亩,成立杂粮加工合作社,种植玉米、高粱、大豆、红薯等“小杂粮”,引入加工设备,同时促进村民就业;孟村湾村与山西华夏良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合作,流转30亩盐碱地进行改粮实验田,农户每亩增收500元,村集体增收1.5万元。

资源撬动型:依托区位优势,大力招商引资,整合闲置资源,激活“一池春水”。北盐场村以村集体闲置的土地参股介休市晟宇编织制品有限公司,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约50万元/年。义安村通过“腾笼换鸟”,盘活177亩闲置集体建设用地,引入安达交通建设有限公司、山西泓彬信和能源有限公司和永焱废弃资源综合利用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壮大了集体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

三产服务型:南盐场村临近国道、交通便利,利用村内废弃多年的60亩建设用地建设综合服务区,实现物业服务创收,实现餐饮、住宿、维修、停车一条龙服务,每年增收18万元。田岳堡、孟王堡结合村情实际,2个村运输车辆达到120辆,通过停车服务、整合运输信息平台实现集体经济增收。


抱团发展型:对集体经济薄弱村,由镇党委、镇政府牵头连线,采取整合资源、优势互补、“抱团取暖”的工作思路,充分挖掘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等要素,组建企业帮扶队伍,发挥乡贤能人效应,共同破解增收难题,获取集体经济收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