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无标题文档
无标题文档

山西灵石县亮出三把“利剑”推进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山西灵石县亮出三把“利剑”推进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2022年07月22日 15:41 - 来源:中新网山西

  中新网山西新闻7月22日电 今年以来,灵石县充分发挥山西省转型综改试点县和扩权强县试点县先行先试优势,亮出“制度、改革、考核”三把利剑,聚焦加强乡镇综合行政执法能力破题,创新“一个平台、一支队伍、一管到底”体制,下沉执法重心,加大放权赋权、重塑运行机制,着力构建职责清晰、队伍精干、高效协同、机制健全、行为规范、监督有效地行政执法新格局,较好推动了县域基层治理能力提升。

  一是以完善制度规范运行。实现阵地保障。出台《灵石县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六有四基本”规范化建设的工作方案》,本着“简朴庄重、经济适用、节约环保”的原则,规范化、标准化完成阵地建设。“六有”即有办公场所、有统一标识、有制度流程、有办公设备、有办公资料、有信息公开;“四基本”就是基本场所适用、基本设施完备、基本功能健全、基本制度规范。截至目前,灵石县各乡镇均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办公场所,确保办案有场地、执法有场所、档案有归处等,规范化、合理化的阵地建设,保障了基本的执法条件。完善执法清单。对《改革方案》中明确的63项乡镇综合执法事项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删减属于条管系列的8项环保执法事项,增加了《乡镇权责清单》中使用频率最高的18项法定授权执法事项,形成“55+18”乡镇综合执法事项清单。实现管理升格。将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升级为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由乡镇长任队长,乡镇副职、派出所所长任副队长;将派驻站所执法人员和委托部门执法队包片人员纳入乡镇执法队管理体系,形成“统全局者管执法”的工作格局。

  二是以深化改革激发动力。完成队伍整合。将乡镇综合执法办公室人员,派出所、自然资源局、市监局派驻站所人员,8个委托部门执法队包片人员整合成一支队伍,队员实行“双重管理、差异化考核”。发挥网格作用。积极探索实施村级社会化管理人员改革,将农村、社区的巡河员、护林员等13类人员由3340余人整合为1670余人,整体缩减50%,报酬待遇从1000—6000元,提高至8000—21000元,达到“一人多岗、提升薪酬、提质提效”的效果,打造出一支基层“骨干力量”,从而实现“网格员吹哨、执法队报到”,破解“发现不了、发现不及时”等问题,有效打通常态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优化执法过渡。从部门挑选资历最深、专业最好、作风优良、分析案件准确、处理问题稳妥、办事经验丰富的50名持证执法人员,蹲点乡镇,帮办传授,通过“县补乡”“县带乡”解决执法短板。由司法部门牵头成立了乡镇综合执法案卷评查委员会,对乡镇综合行政执法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执法文书的规范性进行评判,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督察整改,目前的首批103份乡镇执法案卷正在复核评查当中。

  三是以强化考核倒逼成效。以考促执法。针对执法队伍人员的特殊情况,进行双重管理,双重考核。乡镇综合执法办公室成员作为执法队的主体力量,管理和考核都在乡镇;派驻站所人员是执法队的辅助力量,党组织关系转入乡镇,实行双重管理,工作考核以乡镇为主;委托部门执法队包片人员是执法队的专业力量,实行双重管理,乡镇有建议调整权,实现“县乡联动、普专结合、一体运行”。以考促成效。出台《灵石县优化整合农村社会化管理人员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改革方案》《灵石县网格员考核指导意见》,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对全科网格员进行考核,坚持日常考核与补充考核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实绩,将考核结果与奖惩制度相结合,建立分级考核、分类考核、量化考核并行的监督考核体系,加强对网格党组织、网格队伍的监督管理,坚持考核评价结果与个人报酬相挂钩,与评先评优、干部使用相结合。根据实际,灵石县552名乡镇干部、297名村干部、1670名村务人员,密切配合、精准发力,进一步畅通信息渠道、延伸信息触角。变过去“乡镇吹哨、部门报到”为“网格员吹哨、执法队报道”,破解“发现不了、发现不及时”等问题,有效打通常态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郭涛)

广告
广告
广告
关于我们| About us|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3042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

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3042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