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长治7月26日电 题:古稀老人传播红色文化26载:做时代的“留声机”
作者 杨静 张月
“在我身后就是长子北高庙烈士陵园,掩埋着174位烈士的忠骨,纪念碑上记录着牺牲在上党战役中2238位烈士的英名。”26日,讲起曾发生在长子这片红色热土上那一段段壮烈的革命故事,已古稀之年的韩虎则依然激动不已。
韩虎则是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关工委副主任,自1994年任职起,他26年如一日,以挖掘整理红色文化为己任,以建设红色基地为抓手,以关心下一代为重点,不辞辛劳做时代的“留声机”。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长子县有很多青年革命同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名字应该被铭记,他们的事迹值得弘扬。”韩虎则说,我想为这些英烈树碑立传。
韩虎则希望将当地人民在战争年代艰苦奋斗、不屈不挠、无私奉献的精神传承给年轻一代,于是他开始挖掘红色资源、整理史册、编纂红色书籍。
26年间,韩虎则多次自费赴太原、北京、福建、云南等地,从原长子独立团健在的老同志处收集革命史料,请他们撰写战争回忆文稿,挖掘出许多鲜为人知的革命历史。收集、汇总、整理……面对繁杂的工作量,韩虎则一丝不苟,查阅资料、核实核对,确保人物事迹真实准确。
在韩虎则的努力下,许多英雄烈士的故事被挖掘,他与同样致力于红色文化传承工作的李楠、孔德法共同完成了《热血丰碑》《丹地战歌》《红色记忆》《人民武装在战火中成长》等一批反映长子县抗战历史的书籍,并担任由长子县关工委牵头主办的《红色记忆》刊物主编,整理当地红色故事。
除在挖掘整理红色文化方面努力外,作为关工委的一员,韩虎则认为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建设也很重要。在长子县关工委支持下,韩虎则多次参与改建、扩建烈士陵园。为充实北高庙革命烈士纪念馆,韩虎则四处奔走,恳请抗战老兵及其子女为纪念馆提供抗战文物。
2014年,韩虎则还为丹朱岭伏击战遗址、团城突围战遗址、解放长子城烈士安葬地等革命遗址纪念碑亭建设奔波,带领有关人员选址定位、研究碑亭建设框架、请专业人员测绘图纸、组织撰写碑亭铭文……
此外,韩虎则还参与指导了在小坪头村恢复修缮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的工作,指导了常张乡在岭上村解放长子城革命烈士安葬地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工作等。
每年清明节前后,前来北高庙烈士陵园参观的民众及中小学生络绎不绝。韩虎则每天都会随同祭奠的民众从陵园的大门开始讲解,一路走过陵园的塔楼、陵园后山的烈士墓区、陵园的前山,最后送走祭奠的民众。
“每天少则五六趟,多则十几趟,高峰期天天如此。”韩虎则说。
“从小就能看到父亲桌子上堆满书信,他一页一页翻看、记录,经常为了查阅一些资料熬到深夜。”受父亲影响,韩虎则的女儿韩莉现在也成为一名红色文化讲解员。
“只要身体允许,一定会把长子的红色文化继续讲下去,让更多孩子了解这段红色历史,把革命先辈的精神传下去。”韩虎则说。(完)